发挥哲学课和古诗文合力 促进“三个学会”

时间:2022-08-01 07:43:14

发挥哲学课和古诗文合力 促进“三个学会”

摘 要:古诗文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针对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个人主义抬头、弄虚作假蔓延等突出问题,古诗文正是一座桥梁,既可以让哲理通俗易懂,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真。

关键词:哲学课;古诗文;“三个学会”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哲学课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所以在哲学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古诗文,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既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够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真。

一、学会学习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优越环境中,容易滋生眼高手低的毛病: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想做;在学习上又多表现为:很多问题课堂上听懂了但做不出来,做出来了但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学习,不知道学习要遵循自身规律。这就是他们常常会犯浅尝辄止、忽视细节、急于求成等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先给学生列举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古诗名句,然后让学生解释并从中概况出相应的哲学原理。等他们概括出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之后再设置问题:“能否结合自身学习体会谈谈这些给了你什么启示?”

经过一番讨论和剖析,学生既得出了哲学上的方法论,也查找了成绩止步不前的原因。所以这种课堂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必须要深思熟虑、严谨规范、循序渐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即要尊重规律,学会学习。

二、学会做人

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长过分溺爱以及社会负面问题的影响,常常有些学生缺乏起码公共道德意识,在刚刚打扫过的教室里随意丢弃垃圾,而轮到自己值日又敷衍了事;有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喧哗嬉戏,干扰他人而且毫不在乎;还有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是这耳听那耳扔,甚至顶撞老师。诸如此类现象,都给班级的整体工作带来难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影响整体,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违背这个道理往往会造成全局工作的巨大损失。这些道理学生似乎都懂,但引入杜甫的《八阵图》会对学生产生更深的触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的作者大家很快想到诸葛亮,教师趁机引导下去:“诸葛亮苦心经营八阵图为了什么目的?”“刘备意气用事贸然进攻对诸葛亮的计划造成了什么影响?”“诸葛亮的‘吞吴’和刘备的一己之愤哪个是大局”“这首诗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等。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诸葛亮为了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但是刘备意气用事,结果不仅使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使“吞吴”大计破灭。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个人主义是多么的害人!”

三、学会求真

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等负面因素的冲击,不少人诚信缺失严重,诸如屡屡发生的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欺上瞒下、习惯于狡辩等现象。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哲学课义不容辞应该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老师首先写出一句“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要求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生活中办任何事情都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弄虚作假,要做到万事诚为先。”继续设置提问:“列举你所知道的古人有关诚信的句子,看谁知道得多。”然后学生七嘴八舌、你来我往,提到了:“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等名句。甚至有的还知道“李叔同大师的‘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等名言。老师再设置一道问题:“这些古代诗文和什么哲学原理照应?”学生们说出了几个,最后老师总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它也正是辩证唯物论部分最重要的必考原理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千百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古诗文,我们的哲学课就能够实现知识和育人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下一篇:教育路上,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