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01 05:47:18

克林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评价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克林霉素每天1.2g,分2次静滴,疗程5-10天。 结果 总有效率为84.3%,细菌清除率为9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 结论 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关键词】 克林霉素治疗;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病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13-01

克林霉素是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的羟基半合成而得的衍生物,其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均优于阿奇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在抗感染的治疗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们选用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较好疗效,我们于2006年1月至12月,使用克林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对照组6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120例,入院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包括门诊病人30例、住院病人90例,A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肺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10例,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14例。B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8岁。其中肺炎32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患病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A组使用克林霉素1.2加5% GS 100ml静滴。2次/日;B组使用阿奇霉素0.5加5% GS 250ml静滴。两足疗程5天。两组使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卧床、镇咳、祛痰、吸氧、解痉、平喘。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有所好转,但上述四项中的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有所好转;④无效:用药后72小时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痊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 结 果

2.1 结果 按上述方法治疗5天后,复查症状、体征、痰培养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7.94,P

2.2 不良反应 林霉素组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2例出现药物性皮疹;阿奇霉素组2例微感头晕,2例出现局部炎症,但无中途停药者。

3 讨 论

克林霉素主要是通过与SOS亚单位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的早期蛋白质合成,清除细菌表面的A蛋白和绒毛状外衣,使其易被吞噬和杀灭。所以克林霉素对细胞内、外病原体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克林霉素肌肉注射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成人约为3小时,儿童约为1小时。静脉注射本品300mg,10分钟血药浓度为7mg/L.表观分布容积约为94L。本品的蛋白结合率高,未92%-94%。本品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唾液、痰、呼吸系统、胸腔积液、胆汁、前列腺、肝脏、膀胱、阑尾、、软组织、骨和关节等,也可透过胎盘,但不易进入脑脊液中。在骨组织、胆汁及尿液中可达高浓度。本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物可保留抗菌活性。代谢物由胆汁和尿液排泄。约10%给药量以活性成分由尿液排出。其余以不具活性的代谢物排出。血消除半衰期约为3小时,肝、肾功能不全者可略有延长。血液透析及腹腔透析不能清除本品。每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g,连续2-5日平均血浆峰浓度为3.63±1.60μg/ml,平均血浆谷浓度为0.20±0.15μg/ml,AUC24为9.60±4.80μg/ml.单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4g滴注时间大于2小时其清除率和表观分布体积分别为1018(ml/min)/kg和33.3l/kg。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各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高,前者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每日静滴阿奇霉素0.5g连续5日,第一次给药后的24小时内约11%的给药量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第5次给药后排到尿液中的阿奇霉素约为14%。此外阿奇霉素可经胆道以原形(胆道内可见高浓度的阿奇霉素)及10种代谢物排出。阿奇霉素血清蛋白结合率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血药浓度为0.02μ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5%;当血药浓度为2μ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阿奇霉素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为35-48小时。本资料结果表明,克林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达86.7%,细菌清除率达89.5%,而阿奇霉素有效率仅为53.3%,细菌清除率68.4%[1-2]。通过上述对照试验,说明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阿奇霉素,而且不良反应少,经济支出方面也不比阿奇霉素贵,临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丽.52例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7).

[2] 向,王瑞耕.文.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3(8).

上一篇: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内分... 下一篇:利福平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