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01 04:46:47

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60-02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约1000万家左右,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约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我国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安置了近三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廊坊市中小企业已达数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及工人薪酬上涨,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廊坊市有63%的中小企业反映资金紧张,18%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紧张而开工不足,23%的中小企业生产效益同比下降。其中,资金链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机制

一、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通常,企业内源融资的成本低于外源融资,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应以自有资金为主,借入资金为辅,因此,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在其资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就目前廊坊市企业资本结构看,三种类型的工业企业自有资金的比率都不到30%,这意味着企业内源融资匾乏,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机制,企业在利润分配中普遍存在着“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

2.外源融资渠道不畅

大部分外源融资都要求以企业自身资产和信用进行担保的,而中小企业缺乏公开的信息披露,导致外部投资者和企业主对企业项目预期产生较大差异,对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和信用等级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银企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没有渠道或能力辨别企业信息的真伪。再加上社会信用中介的缺乏以及银行之间信息不共享,使得信息的可靠性难以判别。即使获得了真实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行业研究,仅凭这些信息也难以得出有效的结论。因此造成了外源融资渠道不畅。

3.自身积累少

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本和自有积累较少,企业内源融资匮乏,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所需资金主要都依靠外源融资,特别是负债融资,这不仅使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债务负担过重,而且使企业自我积累的融资机制难以形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为乏弱。据统计,廊坊市独立核算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2.9%,小企业为6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达到80%以上,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有资金较少负债较重。

二、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企业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

廊坊市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办乡镇企业、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和城乡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上、财务制度上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在企业制度方面,多数中小企业是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和产权改革等方式改制而成的企业,本身缺乏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另外,一些从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至今仍沿袭家族式管理的治理结构,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无规章,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在企业财务制度方面,有的企业财务报表不实,通常有多套报表来应对不同检查部门的检查,有的一家开办好几个法人企业,多头开设账户,多头贷款。一些企业在正常经营时还比较守信誉,一遇到市场风险,就会以逃废债务的方式将其损失直接转嫁给银行,致使银行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信用真伪难辨。

2.金融体制不健全是阻碍中小企业得到贷款的重要障碍

为规避风险,商业银行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形式,这让众多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处于两难之中。从抵押贷款看,该种方式虽然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却由于多数小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或者专用性强,从而无物可抵,加之现行抵押手续繁琐,费用高,时间长,也增加了贷款成本。目前,全市的中小企业能够从这些银行获得贷款的不足10%。

从担保形式看,虽然有些地方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注册资金及资产规模较小,担保能力差,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难以从根本上帮助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

3.政府政策与服务支持不到位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制定诸如《中小企业基本法》之类的有关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现在,我国对中小企业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但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不平衡发展与不规范运行。在金融信贷、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以及限制行业垄断等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滞后。一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完善力度不够;二是政府部门间、地方之间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执法协调力度不够;三是对社会信用服务中介组织行为的执业规范、执业环境及弄虚作假行为的责任追究等有关法规有待完善;四是中小企业信用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信用评价体系网络尚未建立。

三、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建议

1.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首先要从讲诚信做起,树立企业诚信形象,打造企业诚信品牌。一是要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信用观念,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其次,要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摒弃账外账等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第三,要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定期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

此外,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走高科技发展道路,努力做到融资方式由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向多元化融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定位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

2.完善金融服务体制

首先,银行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不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不同授信产品的风险程度等,实行差别授权管理,加大对优质金融机构的授权,对企业的授信也应从简。银行应在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授信目标收益、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小企业或不同授信实行差别定价。从金融机构收益的角度看,与大型企业的贷款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为了提高资金的增值性,提高货币的利用率,银行应当寻找安全可靠的投资对象,无论是国有性质还是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只要有发展潜力,符合贷款基本要求,就应当投放贷款。贷款投放何处,关键是银行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水平,决不能按所有制性质论处,转变经营意识,以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支持。

其次,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确定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要更弱化经济实力的权重,加大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权重,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其次,评分体系中应加入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应突出对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的信用,以及小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充分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根本保证,是分析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要进一步突出企业财务风险这一核心因素在信用等级评判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其指标权重,充分反映受信企业未来的真实偿债能力。各银行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再次,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现阶段,河北省虽然形成了以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拥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这一金融服务的障碍。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应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金融机构共同规范发展,使其成为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结构的中坚力量。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有关中小企业法规中部分条款显然已不合时宜。另外,政府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样,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也是部门分割,造成“政出多门”,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由此形成的有关政策,往往不是使中小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更快发展。因此,应当加强立法,尽快制定完善中小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律,以使得对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轨道,并以此为契机尽快明确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保护中小企业的各项权益、规定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等,同时还要着手制定与基本法律相关的配套法规如技术革新促进法、小型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鼓励法、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科技型企业信贷优惠及税收减免法、就业型企业税收优惠法等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0180。

上一篇:我国企业资本运作问题浅析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