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广阳区抗旱能力评估

时间:2022-06-01 07:49:27

廊坊市广阳区抗旱能力评估

摘要: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广阳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及旱情的基本特征分析,评估了廊坊市广阳区抗旱的能力,提出了增强抗旱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广阳区 抗旱能力 评估

1区域概况

1.1 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

廊坊市广阳区位于京津两市之间,属永定河流域。介于北纬39°8′52″至39°37′30″、东经116°23′41″至116°53′41″之间。北与北京大兴区相邻;东与天津的武清区接壤;西与永清县、固安县隔永定河相望,南与安次区毗邻。总面积332km2。

廊坊市广阳区属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地面高程25.7m(黄海高程),东南部地面高程13.8m(黄海高程),地貌主要类型是河流冲积的准缓岗、二坡地、洼地、古河道、漫滩,局部地区仍有沙丘残留,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是中壤土、砂壤土。

广阳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春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多西北风,少雨,气候干燥寒冷。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集中,气候炎热。秋季雨水稀少,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5.3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春季、冬季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虽然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降水过于集中,且强度大,大都为无效降水,且年际变化大。最少年降水量为272.9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43.4mm,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438.3mm。全区年平均气温11.9℃,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1℃;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4.5℃,无霜期198天。

2.2 干旱特点

由于降水量少,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旱灾是广阳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春旱率达73.30%,夏旱率占30%,秋旱率16.70%。分析历史旱灾资料,主要有以下特点:(1)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全区范围内有效的降雨次数少,并且经常伴随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水分大量蒸发,在抗旱保苗过程中,不同程度受灾,涉及到农业、工业、城乡居民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用水。(2)旱灾程度深,损失重。每次旱灾均会造成全区各类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

2干旱等级划分

参考《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的旱情评定指标来确定。农业干旱以连续无雨日数、降雨距平值,区域综合受旱面积比例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为四个等级,即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和特大干旱(Ⅰ级)(划分标准详见表1)。

3抗旱能力现状

3.1 水资源现状

据《廊坊市水资源总体规划》和广阳区水资源二次评价结果,广阳区年水资源总量为1.0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95.69万m3,地下水资源源总量5613.93万m3,可利用量为5146.91万m3,可开采量为5885.29万m3。

3.2 工程设施现状

截止2010年底,广阳区共有机井4229眼,有效灌溉面积达20.35万亩,节水工程面积15万亩,全区农作物主要以井灌为主,灌溉方式大部分是管道灌溉,仍有一小部分是传统方式大水漫灌。全区151个行政村,共有农村人口17.88万人,已安装自来水的村有151个,普及率为100%。其中有46个村的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属于正规自来水。

3.3 非工程措施现状

广阳区抗旱服务站自组建以来,以“群众浇地有困难,请找抗旱服务站”为宗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区抗旱服务分站为龙头,乡(镇)级服务组织为中心,群众组织为补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的抗旱服务网络。在历年的抗旱活动中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自2010年初至目前,全区累计更新补打机井139眼,其中深井1眼,中井134眼,浅井4眼,修井19眼,配套49眼。铺设防渗管道2万m。全区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6万人;出动机动抗旱设备0.45万台(套);出动各类运水车辆0.5万辆(次),全区4000多眼机井全部启动,抗旱用电240万度,抗旱用油3吨,各级共投入抗旱资金28万元。

4分区抗旱能力评估

为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客观性,按灌溉条件的不同分别进行雨养农业区、地下水灌溉农业区和农村饮水工程评估,地下水灌溉区的评估中进行细化评估。

4.1 雨养农业区供水能力评估

全区实有耕地面积24.10万亩,均为旱田。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0.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主要种植作物为秋玉米、花生、谷子、薯类、小麦、果树,雨养农业区全部延续着靠天等雨的局面,基本没有抵御旱情的能力,几乎每年都有旱情发生。

4.2 地下水灌溉农业区抗旱能力评估

全区现有机井4249眼,单井控制面积56.7亩。

4.2.1 各地在春、秋季连续无雨日数达到15~25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10~20天时,作物墒情普遍降低,受旱面积不断扩大,需开动机井及时进行抗旱。基本能满足作物灌溉,一般不会因旱而减产。

4.2.2 春、秋季连续无雨日数达到26~45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21~30天时,作物墒情普遍降低,受旱面积不断扩大,需开动机井及时进行抗旱。此时,实际保障灌溉面积下降,有一小部分农田因旱减产。

4.2.3 春、秋季连续无雨日数达到46~70天,夏季连续无雨日达到31~45天时,作物墒情普遍降低,受旱面积不断扩大,需开动机井及时进行抗旱。此时,实际保障灌溉面积继续下降,有一部分农田因旱减产。

4.2.4 春、秋季连续无雨日数达大于70天,夏季连续无雨日大于45天时,作物墒情普遍降低,受旱面积不断扩大,需开动机井及时进行抗旱。此时,实际保障灌溉面积减少一半,一大部分农田因旱减产。

4.3 农村饮水抗旱能力评估

廊坊市广阳区所辖151个行政村,共有农村人口17.88万人。全区共有吃水井162眼,其中深井105眼,中浅井57眼。全区的浅井中最浅的只有21~22m,最深的150m。其中

5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广阳区雨养农业区抗旱能力普遍较差,井灌区较强,组织管理体系较强,抗旱预案的编制与执行较强,抗旱队伍一般,旱情测报一般,政策法规体系不强,技术支撑体系较强(具体分乡(镇)情况详见表2)。

6抗旱重点及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6.1 抗旱重点

广阳区在全面抗旱的基础上,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安排的理念,把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点,对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的地方,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报送情况。

6.2 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

6.2.1建立抗旱协调应对机制

6.2.1.1建立健全会商体系,构筑信息自动监测网络。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遥感遥测、现代通讯等技术,建立完善的雨情、旱情、水情、墒情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筑区、乡(镇)、村为一体的旱情决策会商网络体系,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自动化以及异地会商工作的开展,最后达到旱情发生及其发展趋势的全面实时监测、决策,并适时提出旱情分析灾情评估、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

6.2.1.2建立应急机制。培养一批业务精、技术硬的抗旱应急队伍;储备必要的抗旱应急物资和应急水源;强化抗旱应急措施;细化抗旱水源的应急水量调度。

6.2.2强化抗旱服务组织

进一步强化抗旱服务站自身建设,有效实施内部改革和对外发展,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密切周边各区(县)抗旱服务站间的横向联系,主动把自身融入市场经济中,深入细致地搞好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市场规律,努力拓宽服务和经营领域,在持续经营中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能力。

6.2.3转变抗旱工作思路

6.2.3.1全面节水。以节水社会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包括喷滴管灌等工程节水、智能IC卡计量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节约用水、减少排污的新工艺,推行一水多用的用水方式,净化和处理工业废水,力争达到节约工业用水占工业需水量的5%左右。切实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制定、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区各级各部门节水工作职责、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向节水型社会发展。

6.2.3.2充分利用可利用水源。切实提高中水回用的力度,强化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实现计量收费。

6.2.3.3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由于廊坊市广阳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单纯依靠内部节约和挖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矛盾,必须开源节流并举,在现有水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可利用的新型水源,并努力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

7评估缺陷

由于广阳区土壤植被及工业用水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很难对全区的抗旱能力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分析评估,有待结合乡(镇)、村街对评估内容再次进行细化。

此次评估仅局限于农业和农村人畜饮水情况的评估,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挤占农业用水的现象直接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量,特别是发生一、二级干旱时,往往要舍弃部分高耗水低效益农田灌溉用水,因此,评估工作开展尚需涉及城乡、生态及果林等各个领域。

6抗旱重点及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6.1 抗旱重点

广阳区在全面抗旱的基础上,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安排的理念,把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点,对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的地方,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报送情况。

6.2 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

6.2.1建立抗旱协调应对机制

6.2.1.1建立健全会商体系,构筑信息自动监测网络。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遥感遥测、现代通讯等技术,建立完善的雨情、旱情、水情、墒情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筑区、乡(镇)、村为一体的旱情决策会商网络体系,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自动化以及异地会商工作的开展,最后达到旱情发生及其发展趋势的全面实时监测、决策,并适时提出旱情分析灾情评估、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

6.2.1.2建立应急机制。培养一批业务精、技术硬的抗旱应急队伍;储备必要的抗旱应急物资和应急水源;强化抗旱应急措施;细化抗旱水源的应急水量调度。

6.2.2强化抗旱服务组织

进一步强化抗旱服务站自身建设,有效实施内部改革和对外发展,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密切周边各区(县)抗旱服务站间的横向联系,主动把自身融入市场经济中,深入细致地搞好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市场规律,努力拓宽服务和经营领域,在持续经营中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能力。

6.2.3转变抗旱工作思路

6.2.3.1全面节水。以节水社会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包括喷滴管灌等工程节水、智能IC卡计量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节约用水、减少排污的新工艺,推行一水多用的用水方式,净化和处理工业废水,力争达到节约工业用水占工业需水量的5%左右。切实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制定、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区各级各部门节水工作职责、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向节水型社会发展。

6.2.3.2充分利用可利用水源。切实提高中水回用的力度,强化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实现计量收费。

6.2.3.3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由于廊坊市广阳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单纯依靠内部节约和挖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矛盾,必须开源节流并举,在现有水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可利用的新型水源,并努力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

7评估缺陷

由于广阳区土壤植被及工业用水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很难对全区的抗旱能力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分析评估,有待结合乡(镇)、村街对评估内容再次进行细化。

此次评估仅局限于农业和农村人畜饮水情况的评估,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挤占农业用水的现象直接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量,特别是发生一、二级干旱时,往往要舍弃部分高耗水低效益农田灌溉用水,因此,评估工作开展尚需涉及城乡、生态及果林等各个领域。

6抗旱重点及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6.1 抗旱重点

广阳区在全面抗旱的基础上,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安排的理念,把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点,对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的地方,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报送情况。

6.2 增强区域抗旱能力建设

6.2.1建立抗旱协调应对机制

6.2.1.1建立健全会商体系,构筑信息自动监测网络。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遥感遥测、现代通讯等技术,建立完善的雨情、旱情、水情、墒情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筑区、乡(镇)、村为一体的旱情决策会商网络体系,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自动化以及异地会商工作的开展,最后达到旱情发生及其发展趋势的全面实时监测、决策,并适时提出旱情分析灾情评估、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

6.2.1.2建立应急机制。培养一批业务精、技术硬的抗旱应急队伍;储备必要的抗旱应急物资和应急水源;强化抗旱应急措施;细化抗旱水源的应急水量调度。

6.2.2强化抗旱服务组织

进一步强化抗旱服务站自身建设,有效实施内部改革和对外发展,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密切周边各区(县)抗旱服务站间的横向联系,主动把自身融入市场经济中,深入细致地搞好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市场规律,努力拓宽服务和经营领域,在持续经营中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能力。

6.2.3转变抗旱工作思路

6.2.3.1全面节水。以节水社会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包括喷滴管灌等工程节水、智能IC卡计量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节约用水、减少排污的新工艺,推行一水多用的用水方式,净化和处理工业废水,力争达到节约工业用水占工业需水量的5%左右。切实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制定、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区各级各部门节水工作职责、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向节水型社会发展。

6.2.3.2充分利用可利用水源。切实提高中水回用的力度,强化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实现计量收费。

6.2.3.3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由于廊坊市广阳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单纯依靠内部节约和挖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矛盾,必须开源节流并举,在现有水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可利用的新型水源,并努力争取南水北调分水指标。

7评估缺陷

由于广阳区土壤植被及工业用水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很难对全区的抗旱能力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分析评估,有待结合乡(镇)、村街对评估内容再次进行细化。

此次评估仅局限于农业和农村人畜饮水情况的评估,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挤占农业用水的现象直接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量,特别是发生一、二级干旱时,往往要舍弃部分高耗水低效益农田灌溉用水,因此,评估工作开展尚需涉及城乡、生态及果林等各个领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议混凝土减水剂的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