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丹田及其按摩应用之管见

时间:2022-08-01 04:39:26

对丹田及其按摩应用之管见

摘要:本文通过分刺阐述各家流派对“丹田”在人体上占有关居要津的地位。无论在生理、病理、诊断或医疗、保健方面,丹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丹田施以各种手法的按摩,实验观察证明,丹田对健康者的强身保健作用,对亚健康者的调理作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对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机体施以不同目的的按摩,如何分别量化其手法的刺激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丹田 按摩 保健 调理 治疗 刺激量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59―02

1 对丹田的基本认识

丹田(又称下丹田),是气功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练功者出现的“动气”从这里出发,通行全身。道家认为,丹田靠近“水”,“水源”充足,是全身经气汇集之处,生命之源泉;又为先天气和后天气转化的枢纽,呼吸之根。同时认为,这个部位是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生命有此产生、发育、成长。传说养生理论称丹田为“性命之祖,生气之源”。

中医学所说的“胞中”实际上也是指丹田这个部位。中医学认为,独一身之阳的督脉和任一身之阴的任脉以及既是人体血海又为十二经之海的冲脉,皆起于胞中。所以《内经》称丹田为“十二经之根本”。

中医学还认为,元气是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它发源于肾而藏于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着脏腑、经脉及各组织器官的活动。所以,也称丹田为“生气之源”。

古代医家认为,与元气同属阳气,对人体具有防御、温煦功能的卫气,也是由先天经气所化生,故有卫气“其本在肾“卫气根于下焦”,“卫出于下焦”之说。现代学者有人提出“元气可能是机体免疫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的观点。可否认为,元气、卫气同属于丹田,始出一源,后分道运行发挥各自作用。

另外,古医家还认为,丹田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之所在,与生殖繁衍有密切关系。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日本著名腹诊学家丹波苣庭认为,“脐下丹田,真气所聚集”,他把丹田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部位,根据其不同的变化反应,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疾病的虚实及愈后的转归。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日本针灸学家,择田健指出:“脐下肾问活气是人之生命,有活气生,无则死”。他不仅将丹田用于诊断,还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养生。另外,还有日本学者将丹田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道家还是中医或是日本学者,对丹田都很重视,虽在具体评价上有同有异,但究其理论渊源确可为一脉相承。最终可以汇集到一个焦点,就是各家都认同丹田这个部位在人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可以认为丹田在生理作用、养生保健及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探究。

2 丹田的位置何在

对丹田的具置,众说纷纭。有认为在脐下三寸,有认为在脐下二寸,有认为在脐下寸半;还有认为,它深藏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并不相矛盾。我们不应将丹田只认定为一个孤立的点,而应将其理解为一个与周围经络气血相互联系的网络中心。一个以其与耻骨相合连线之中点为核心区的团面。其丹田区相当于以劳宫穴正对核心区,整上手掌的覆盖面积。这样,可能更符合丹田的客观形态和气的存在形式。

从下腹部丹田核心区及其周边的任脉、冲脉(肾经)及胃经诸穴的效能和主治范围来看,它们共有的特点是,多以主治虚症为主,多具有培元固本之功,多具备既滋肾阴又壮肾阳之能,多于调节生殖泌尿功能有关。现代实验研究的结果也证明,这些穴位对某些内脏、器官及全身性疾病,确有双向调整作用。这些客观现象的反应,亦可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

3 丹田按摩的操作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对丹田的按摩除采用点刺激外,更多的采取面刺激手法。由于丹田居所深在,故多以较重的力度进行操作,以达使元气受到激发、鼓动之目的。在指导学习自我按摩时,亦强调此点。

3.1操作手法。患者仰卧,医者站立其右。

3.1.1掌揉法:医者右手掌贴于丹田区(劳宫穴正对合心区),徐徐沉下;同时,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以助其压力。后做顺时针方向缓缓揉动。力度逐步增大,幅度逐步向周围扩展。频率于心率基本同步,每分钟70~90次左右,时间5~15分钟。如单独采用本法时间可达20分钟,着与其他手法联合应用,则可缩短,但不少于5分钟。

3.1.2拳滚法:医者右手四指握拳,拇指面贴于食指桡侧,拳心向下,沉于丹田区。左手如上式助力。做旋转滚动约5分钟。频率稍快,每分钟约100~120次左右。此法多用于掌揉法施术后。

3.1.3拳扣法:医者右手轻握拳,用小鱼际足侧扣击丹田区,约百余次。多用于1、2法完成后。

上述各法综合应用的目的是,以动态的形式,恤补元气,并激发和推动其运行。掌揉法在医疗和保健中都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法;而拳滚、拳扣法,则多用于保健。

3.2自我按摩。医生可指导病人参照上法进行自我按摩。但由于自我按摩往往力度、深度不足,所以可告其如下方法补其不足:左拇指端轻点于脐部,食、中、无名指并拢;右拇指贴于左中指背余四指敷于耻骨部。左食、中、无名指于右拇指呈三角形鼎立于丹田合心区,做顺时针深揉法,5―10分钟。

4 丹田按摩的适应范围

作为按摩工作者,如何将丹田理论应用于保健及医疗实践中,是笔者多年来经常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通过对一些不同健康状态的各体进行实验观察,体会到:丹田按摩对健康者的强身保健作用,对亚健康者的调理作用,对一些疾病(特别是亏虚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为验证其所具有的独特效能,通常采用独取丹田,而不取或少取其他穴位、部位的方法进行观察。所观察对向,多是因患骨伤科疾病前来就诊者。有些在治疗主病时,兼做丹田,有些则指导其回家后自我按摩。

4.1强体健身作用。笔者先后对7例40―50岁健康状态男性进行实验观察。他们平素体力、精力良好,但都具有性生活后次日感到疲乏、倦怠,精神萎靡动则汗出现象。

实验方法:要求每个人在性生活后或晨起前实施丹田自我按摩5―10分钟。

反应:7例均感到次日上述现象明显减轻,特别是动则汗出现象,基本消失。但如果有意识的选择一次,性生活后不做丹田按摩,上述现象又会重新出现。说明,丹田按摩对精、气、神亏耗后确可起到补益作用。

4.2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笔者对4例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进行观察。他们分别为41、47、50、55岁从事脑力工作的男性。按摩前,均具有自感经常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头目不爽,喜卧,睡眠质量较差,精神不振等症状。最长者3年左右,最短7个月。但各种检验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符合中医“气虚症”的表现。

每日独取丹田15―20分钟,按摩结束时以小腹部有发热感为度。一周后,4例均感到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按摩前

最明显的不同,他们都自觉疲乏感大大减轻,精神状态显著改善,普遍反应“比按摩前有了精神”。

笔者还分别对2位平素易患感冒的56、61岁女性进行观察。她们共同具备体质虚弱、畏寒,自汗,得热或活动时汗出更甚,常感疲乏、倦怠,喉中时有痰声但痰量少而清晰;每遇风寒或气候变化易患感冒。符合中医“肺卫两虚症”的表现。

从9月初开始,每日15分钟丹田按摩。一周后,她们最明显的感觉自汗现象基本消失。共按摩1月而止。年终电话追访:2例均感畏寒现象仍存在,但感冒次数与往年同比,大大减少。其中61岁女性告知每年入冬后至元旦前必感冒z一3次;而本年同时间段虽气候多变,却仅有一次轻度伤风症状出现,未药而愈。

4.3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实践证明,丹田按摩用于治疗,多对虚症、寒症效果较好。

笔者对2例肾气不固行夜间多尿者进行了观察,他们分别为63岁男性和61岁女性。每晚睡至晨起的6―7个小时内小便5―6次。病程都在一年以上。经每日丹田深揉按15―20分钟,掌揉入5分钟。3次后夜尿次数减少,1周后,减至每晚2―3次。按摩3周停疗。2月后追访,情况基本稳定。只在气温下降时,偶有夜尿4―5次。

一位肾气不固行尿频患者。男性,65岁。患尿频3年余。白天平均每小时一次,特别是上午间隔时间更短;夜间6―7次。患者精神十分痛苦,甚至不敢外出活动。每日深揉丹田25分钟,拨揉1―3腰椎棘突两侧5分钟。治疗5次,自述尿频次数明显减少,治疗8次,白天减至2小时左右一次,夜间3―4次。共按摩17次。1月后电话追访:基本保持治疗后状态。

某女性,47岁,平素健康状态良好,月经周期多年来保持在23―25天范围,近4月来,每个周期缩短至15天,且量少,色红,质稀,精神倦怠,心悸,睡眠质量差。属中医“气虚型”月经先期。每日丹田按摩20分钟,揉按八髂部5分钟。共治疗15次,月经恢复到23天1周期,连续6个周期保持正常。

笔者还对其他内科杂症进行过丹田按摩的观察。体会到,无论阳虚、气虚或阴虚、血虚症,都有一定疗效;而见效最快、最显著的是,阳虚、气虚或阴虚症中兼有的自汗或盗汗现象都能在3―5日甚至2―3日内大减或基本消失。说明丹田的敛汗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在实验中还体会到,丹田按摩无论是用于治疗或保健,都并非多多益善。所以,适当掌握刺激量――操作时间、力度,是必要的。保健刺激量与治疗量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一般说,与治疗量相比,保健量以减半形式。例如,前所述气虚型月经先期病例,经治疗保持了6个正常周期之后,本人提出,为巩固疗效并推迟更年期到来,希望再做一段丹田按摩。采用治疗量连续按摩20天后,月经两月未出潮,但各种妇科检查,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经注射黄体酮,周后来潮。之后,连续7个周期保持正常。

分析其停经原因,是否可认为乃由于在健康状态下采用治疗量,而过于溺补,导致了气机阻滞。

以上为笔者对丹田的基本认识及在按摩实践中一些初浅的体会。写出点滴愿与同道交流,敬请指正。

上一篇:平推法推拿的特点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仰卧整复手法与低周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