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合作机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08-01 12:48:38

建立高校合作机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延庆县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教战略,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开放格局,建立并完善与国内外优质院校的交流合作机制,构建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基础,以首都师范大学为重点,以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为补充的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充分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和实践,并就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加强政策支持、机制转变、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定期与合作高校进行研讨、交流、总结,共同制定相关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在计划的整体框架内,双方有关部门通过协商,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力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模式加强合作,切实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动延庆县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集中组班,开展规模培训

提升干部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根据区域实际需求,我们把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依据各院所的业务专长,充分与高校沟通协商,积极寻求合作组班,集中开展规模培训。

1.县内组班培训

县内组班培训主要与首师大合作开展各类专题研修班,针对教学业务干部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2007年以来共组班73个,培训干部教师3080人,约占一线教师的75%,涵盖了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和部分教学业务干部。

延庆县地处远郊,为提高学历达标率,我们积极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开设本科学历班,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设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近4年来,开设小学数学、学前教育等4个本科班,计146人,在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有65人,涉及多个学科专业。“教非所学”情况在不断改善,专业的对口、层次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市级组班培训

“十一五”以来,延庆县参加北京教育学院各类组班培训136个,参训人员达2457人,干部方面主要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教师方面主要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绿色耕耘”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等。其中“带薪脱产”培训举办了3期,主要是为解决部分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薄弱的问题。培训班的学习让93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变得扎实了,教法更娴熟了。

3.异地组班培训

自2010年起,延庆县委托东北师范大学对教育管理干部和网管教师进行“现代型中小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培训”,目前已经培训了两批,共131人。延庆县教委还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了委培协议,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对全体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轮训一遍。2011年7月,延庆县教委组织了第一期骨干教师44人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培训。自2012年暑期起,为提升校级干部的管理能力,延庆县组织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分批赴华南师范大学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以提高校级干部的思想和理论素养。

与教学同步,进行具体指导

在合作培训中,合作双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真正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1.着眼学科特点,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引领性的学科专题讲座。几年来,延庆县累计聘请专家讲座805人次,培训各学段学科教师3000多人;从2009年起,开展了专家大讲堂活动,培训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学干部近2000人次。

2.关注常态课堂,开展评课活动

在聘请专家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基础上,2009年,延庆县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网络评课活动,选出120节常态录像课提交给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指定专家通过网络进行点评。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又精心组织顺义、延庆等6个区县开展常态课评比活动,延庆县共提交200节常态课,其中有50节课获奖。教师常态课评比活动对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教师更多地反思教学、关注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建立研训基地,发挥辐射作用

为有效促进全县校本研修水平的提升,自2009年起,首都师范大学在延庆县先后建立了四个校本研训基地。2010年,将延庆四中改建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延庆中学。

几年来,延庆县从干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出发,与首师大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教学设计研究”和“专题课型研究”初见成果,出版了《教学设计研究》、《专题课型研究》等6本书。

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多模式、高层次、开放性的培训,全县干部教师相对封闭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被打破,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逐步确立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教师们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普遍提高。

“十二五”时期,延庆县将不断探索与高校的合作机制,基本形成配置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为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面对暴脾气的家长 下一篇:尊重生命个体 践行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