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7-31 10:19:58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农”问题也成为了影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阻碍。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做。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问题;县域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我国13亿人口中依然有58%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总量较大,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尖锐。农村仍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部位,影响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矛盾还未解决,提高农村经济实力依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主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强、则天下强;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民富、则天下富。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1.农村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虽然已经较改革开放前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距离现代化农业还有着较远距离。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的品质偏低,优质农产品的推广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农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需求不再限于传统的温饱需要,但是当前的农产品结构主要呈现产量大、质量偏低、加工不足等特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供需差异,直接导致了一些农产品季节性的挤压滞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当前我国农村的第三产业较为落后,种植业比重偏高,林牧渔业比重偏低,都阻碍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城乡差异较大,这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民的权利保障还未完善。按照有关权威机构调查数据得知,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为18100元,农村人均收入为6400,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为2.82:1(2006年为2.61:1)。另外农村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较差,按照国家有关统计数据得知,农村的基尼系数增长速度高于城镇,1981年到2009年农村基尼系数从0.211扩大到0.314,但是城镇从0.17 到 0.311。

3.农业科研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

农业科研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大力利用农业科学知识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同样存在着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缺乏精品资源。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关于农业产业的科技成果在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科技支持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当前我国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独立设置,且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致使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严重脱节,这从根本上割裂了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割裂了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开发水平很低;二是,我国农业科研的投入长期不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基础薄弱,自有资金不足,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

二、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1.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用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了,地方经济实力就增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依托,才能有效改变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的局面。

2.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县域经济在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和其它各业之间的关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统一调动,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发展县域经济就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建立健全城乡经济统筹的政策体系建设,以政策保证政府资金的高效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

3.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立足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要发展以马铃薯和红萝卜为主,杂粮杂豆为辅的种植业和以肉羊肉牛为主的养殖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当地政府、农户、社会力量等各方都要树立起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观念。推进当地农业从传统的分散式农户独立生产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农业产业化更利于集中培养,打造精品资源,形成品牌价值,增加市场附加值,提升当地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4.发展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县域工业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离不开工业化所形成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带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工商企业帮扶、主导产业带动的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机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强化,农民产业活动和收入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企业队伍的迅速壮大。

此外,政府还有必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地区特点,大力培育以商贸、旅游、餐饮住宿、家政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三、结语

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服务“三农”不仅仅是党和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完成县域经济战略转变、拓展县市市场范围的必然要求。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关键,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发展县域经济与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县域工业,同时加大各种金融服务的引导力度,最终实现的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何宏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发展县域经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01).

[3]李树基,朱智文.壮大县域经济 破解“三农”问题――县域经济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04(05).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乌兰苏木政府)

上一篇: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高中英语语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