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来小荷生奇巧,摘得红杏添秀色

时间:2022-07-31 09:56:45

一、巧借诗词名句写开头

在文章的开篇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古诗名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凝练精辟。

俗话说:“上善若水。”水是世间最善之物,成得方,就得圆,载得万吨巨轮,也能浮起一叶扁舟,能哺育价值千金的珍珠,也能出产卑微的鱼虾,能成冰之坚,也能成气之轻……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大熔炉的我们,不妨让我们“水”一点,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不仅在繁杂的社会中创造辉煌,更可保持一身清白。

(2013年湖北一考生《请让自己“水”一点》)

【点评】

名家名言、诗词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上面的开头引用名句,并能用精简的语言对此名句进行阐释,从而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让此名言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好地为文章内容和中心服务,从开头作者便营造出一种哲理的氛围,耐人寻味。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2013年广东一考生《慈善需行之有道》)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角度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

二、巧引名句当论据

古诗词名句在议论文中经常被用来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这一部分论据的重要作用是使论据具有权威性,同时简化论证过程,用起来既精当又简洁,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染。然而有一些同学,特别是刚开始写议论文时,往往不善于运用理论论据这一有力的论证武器,有的人完全用自己的论述取论论据,使论证失去权威性和说服力,另外一些人虽然搜集来了丰富的论据,而且也运用到文章中去了,但他们只会罗列论据,不会加以分析,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发挥不了理论论据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正确、恰当地运用理论证据,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理感人,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非常重要。

1.善于选取对论点最具说服力的理论论据。如:

行礼,为了远方的美

江苏一考生

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

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与高远的天宇相厮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有污浊,有说不清的变数,所以,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就像高傲的隐居者,不欢迎人们打扰。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即使读懂了,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放不下对世界的好奇,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我发现海棠花未眠。”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脉脉地昭示着,告诉我们,不要走近,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请行个礼。”行礼即是尊重,留有尊重,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看见山壁上的蝴蝶,于是放轻了脚步。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定不能再追,应当熄灭蜡烛,默默退出,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是对美的行礼。

作为无数爱美之人的一员,我曾深深惊诧于美的脆弱,也曾因无心之失,怅恨于美的远去。我渐渐明白,追寻美的最佳姿势,不是窥视和攫取,而是敬礼。古人言“亲而不狎”,诚不欺我。

所以我小心翼翼,唯恐惊走潜藏的美。我希望,遥隔黎明的薄雾微微鞠躬,只为一处令人感动的美。

【点评】

为了使理论论据能更集中、更鲜明地说明问题,在运用的时候,就要善于选取最能证明自己论点的理论论据。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川端康成和朱成玉的名言,很好地论证了“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的观点,说服力强。

2.善于对理论论据进行深层的挖掘。

理论论据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权威性,但它毕竟是前人(或别人)的一种经验或体会的总结,是一种理念形态,具有高度的独立性、集中性和凝练性,因此运用它来阐明自己的论点,就必须对它进行深层的挖掘,要顺着它的“纹理”破劈下去,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将蕴含在其内部精辟的思想昭示出来,从而避免“以引代证”“观点加引语”的弊病,做到引用、说理相结合。如:

留住心中的一方净土

浙江一考生

一棵树,从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日夜更替、四季轮回方可结出丰硕果实。而花期对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若花期短暂,匆匆一现便凋零结果,那么必将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和雨露,结出的果实很可能小而酸涩。心灵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在身体的净土中成长、开花、结果,童年便是花期中最美好的时刻,若是过早凋零,不免令人叹息。

我也曾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时候,那时的我不经世事,初读几本名家散文,便以为自己已有作家们的胸襟与情怀,跃跃欲试地去写诗写散文,批判这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每每看完母亲便笑道:“你明明只有孩子的思维与视角,为何要仿照大人的口气与情怀写这些与年龄不符的东西?”我当时不以为然,甚至暗自为自己的成熟而高兴,看到与我同龄的孩子们还在看童话书,我竟自以为是地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现如今回想起当时的自己竟觉得可笑与可悲。过早的“成熟”并没有为我营造一条高的起跑线,我更没有因此真正获得与作家一般犀利、洞察人心的眼光,反而失去了许多童年时该有的天真与烂漫。

这叫我明白童真多么美好而易逝,就如同一棵树的花期,最美的时刻不过此时,而却往往贪婪地想要匆匆结果而过早凋零。留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一方童真的净土,让童真悄悄开花,慢慢

凋零。

画家鲁本斯作画几十年倾尽一生地追求,他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皆是其锐眼和妙笔的产物。那皮肤如琼脂,吹弹可破;那骨骼硬朗,铿锵有力。挥笔间便是灵动与美感,将人体之美挥洒得淋漓尽致。而他却谦虚地说:“我只是用一个初生婴儿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罢了。”这看似谦虚的话语,实则蕴含了人类所无法企及的巨大力量。“初生婴儿般的眼光”是他几十年来依托的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孩提的童真眼光中,世界是美好的,没有复杂与勾心斗角。正是因为他拥有童真的眼光,才可看穿人心灵的本质,通过肉体与神态来表达。

其实,所有的艺术家都应有一双孩童的眼睛,只有这双眼睛,才能穿透污泥,带我们去极乐世界——孩提王国。

让我们留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一方童真的净土,让心灵的树开出最美的花,让童真久一点,再久一点……

【点评】

文中画线的句子例举了画家鲁本斯的事例,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将鲁本斯的话记得如此准确,并能够心有领会,运用得如此自如。如果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画家鲁本斯取得成功的原因,定没有用画家自己的话来总结更为有力。

三、妙用名句写结尾

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诗句作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

(2013年浙江一考生《愿赤心长留》)

【点评】

结尾引用埃斯蒂斯的名言,与作者的观点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也使得文章结尾具有了较强的表现力。

上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 下一篇:例谈“材料”在绘画活动中投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