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区音乐教育的俗雅融合

时间:2022-07-31 08:09:50

谈社区音乐教育的俗雅融合

[内容摘要] 社区音乐教育是一种为了满足社区群众音乐教育的需要,由社区广大民众参与,面对广大民众的音乐教育,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音乐教育。本文从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如手,提出了社区音乐教育要俗雅融合,为社区音乐教育良性发展提供了策略。

[关键词] 社区音乐教育 雅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一提起社区教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在一起唱唱跳跳,并且不屑一顾,认为太俗气。但随着京剧、戏曲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走进社区,又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就应该是高雅的活动才对。雅俗这对矛盾一直处于斗争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如何消除“重雅轻俗”或“重俗轻雅”的偏激观念,可谓说是纷而杂乱。现阶段对社区音乐教育雅俗的研究,虽然有其共性的认知,但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必须结合社区教育的特点和音乐学、音乐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来重新审视社区音乐教育的雅、俗,才能真正实现社区音乐教育繁荣与发展。

一、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

社区音乐教育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体和对象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从大教育性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群众性教育,即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音乐教育需要,由社区广大民众参与,面对广大民众的教育。它既着眼于社区成员美德的完善,又服务于社区成员才能的提高。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音乐素质,并有利于国民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普及性、人性化、大众化的特点。随着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一些社区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开展社区音乐教育,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他们的积极倡导下,社区音乐教育逐渐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音乐教育要俗雅融合

一是了解社区音乐教育的俗与雅。刘文瑞在《华夏文化》中的《音乐史上的雅与俗》的文章中指出,所谓雅乐,专指祭祀、典礼等正规场合所用的音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庙堂之上”所奏之乐,同我们今天来了外宾时军乐队所奏的音乐差不多。所谓俗乐,专指宴饮、休闲等生活场合所用的音乐,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通俗艺术表演。“庙堂之上”所奏之乐来源于专业音乐教育,包括专业学校音乐教育和非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以追求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为目标,培养以“雅”为特征的专业音乐人才。宴饮、休闲等生活场合所用的音乐就是所谓通俗音乐,是学校教育以外的音乐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音乐教育,也包括各类学校为社会所提供的音乐教学方面的服务。

二是认识社区音乐教育的俗雅结合。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社区音乐教育的雅俗关系,就是萦绕人们头脑中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苏丽敏在《音乐的雅俗共赏》指出,“只有很好的将雅俗有机融为一体,从俗中求雅,在雅中求俗,才能达到高超的音乐意境和艺术效果。”雅俗音乐斗争的结果是各自把自身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使前人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美的形式与鲜活的生命、时代特征融合成新的合金,这是一个像爬楼梯一样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社区音乐教育就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着。通过古典与现代、高雅与通俗、本土与外来音乐的的借鉴与融合,使社区音乐教育无论从审美品位还是审美方式,无论从审美姿态还是审美追求,都充分体现了“雅俗共赏”这一发展趋势。随着社区教育发展的日益多元化,社区音乐教育也都面临多元化的挑战。社区音乐教育需要专业音乐教育的介入,以获得不断的提高,它是专业音乐教育的延伸、拓宽和发展。因此,专业音乐教育需要大众化,社区音乐教育也需要专业化。专业音乐工作者参与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使教与学二者同时得到一个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时,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也为社区人民提供了一个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问题表达个人意见和看法的健康有益的场所。

三、实现社区音乐教育雅俗融合的途径

一是要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主动融入社区。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走进社区,面向社区居民,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唱、演奏活动,让社区居民在欣赏专业演出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音乐感受,得到最专业的音乐普及教育。如中央音乐学院,就经常与学院所在的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社区的居民举办联欢活动,请专业音乐教师与居民们同台演出,并在演出中讲解演唱、演奏技巧,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音乐教育。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利用社区教育学校、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甚至于自己家里,举办音乐沙龙或培训班,或收费或免费,吸引社区居民加入自己的沙龙(或培训班),对各类音乐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使他们的演唱或演奏水平迅速提高。

二是要社区主动吸引了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介入。近几年,我国各地社区教育迅速发展,音乐,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养料之一,自然也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少地方,社区音乐教育还成为当地社区教育的重要特色。许多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以社区教育兼职教师或社区教育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当地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的音乐学院与学院所在街道、社区建立共建关系,街道成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学院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师资和场地。通过共建与互动,不仅促进音乐的普及和社区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区与学院的和谐共存,促进了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的音乐学院或高校音乐专业,选择一个或几个社区和乡镇作为创作实验基地,参与当地的社区教育,帮助实验基地挖掘民间音乐遗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也为民间音乐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社区音乐作为一种对人进行美的教育的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音乐教育则要充分利用专业音乐教育中人才、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去提高社区人民欣赏和表演音乐的技能,进而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文瑞.音乐史上的雅与俗.华夏文化,2002,4.

〔2〕焉树芬.对音乐雅俗观的几点思考.艺术百家,2004,3.

〔3〕柏燕、许鲁州.高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参与作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02 期.

〔4〕金世余、马达.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09 期

〔5〕何涛.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上一篇: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性教学设计与改革的初步探... 下一篇:“白蛇传”故事的白蛇形象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