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贫困女大学生应对就业危机的对策

时间:2022-07-31 08:02:27

试析贫困女大学生应对就业危机的对策

[论文摘要]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境和性别的双重压力,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里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贫困女大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健康的就业理念,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才能从容应对就业危机。

[论文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就业心态 就业理念 就业基础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境和性别的双重压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2004 年3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贫困生的比例约为20%,其中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已经远远超过30%,贫困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比例约为 11.20%。高校贫困学生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 也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因此,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贫困女大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寻找对策应对就业危机。

一、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贫困女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边远地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贫寒的家境和家庭的过高期望,一方面使她们不得不承担沉重的家庭和生活责任,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使得她们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缺乏足够的自我调适能力。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得贫困女大学生原本就很脆弱的心理更加不堪一击,忧虑、沮丧、悲观、消极的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她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抑制了她们就业能力的提升。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有的因在择业竞争中失利而垂头丧气、自怨自艾,有的甚至在就业碰壁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从而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贫困女大学生要想从容应对就业危机,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高尔基曾说过:“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贫困不是灾难,更不是人生的绝境,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贫困女大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贫困让她们多了一份人生的体验,多了一种人生的成熟。第一,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恢复心理平衡,保持就业心理健康,摆脱自卑、畏缩的消极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使自己主动顺应环境。第二,端正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性别认同感,正视社会性别与家庭背景差异,坦然面对贫困,不回避,不绝望,不抱怨,不奢求,发扬从贫困中磨砺出来的勤劳朴实、吃苦能干的美德,树立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把贫困转化为激发我们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毅力,激励我们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第三,改变思维方式,以平和淡定的竞争心态应对挑战,充分估计择业路上的困难,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不因一次、两次的失利而心灰意冷,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争取新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第四,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自己,在面对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不够理想等情况时,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理性地作出分析和评判,把握就业机遇。第五,学会客观评价他人,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力戒盲目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走马灯”式的就业心态,不仅会错过很多就业良机,还会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这是就业成功的基础。

二、树立健康的就业理念

相当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从此跳出农门,找到了铁饭碗,并且可以衣锦还乡、显亲扬名,改变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事实上,只是这些贫困女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缺乏正确认识,对就业政策缺乏全面了解,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而已。这种不正确的理念导致贫困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心高气盛,把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作为就业的首选,过分看重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和个人身份,热衷于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和大都市而不愿意下基层、到农村,从而出现了一些所谓好单位和好地区虽人满为患却仍趋之若鹜,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单位和地区虽求才若渴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自身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就业期望值的错位,局限了她们的就业视野和就业思维,从而使得她们错失良机,造成有业不就。就业理念决定着就业难易,贫困女大学生自我观念的束缚正是她们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在就业环境不会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自我就业理念的改变,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转折。因此,在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贫困女大学生需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健康的就业理念。

首先,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加大了就业压力,贫困女大学生自入学起就应充分了解国情、省情、校情,认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准确分析就业政策形势,充分了解职业的特性、现状及发展空间,认清就业市场的供求情况。最主要的是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认识自己已经具备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当确定自己的期望值,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盲目攀比、盲目跟风。要形成务实的择业观念,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在择业过程中赢得主动。在选择工作前,还应阅读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听从职业指导者的建议,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其次,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少贫困女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往往只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或直奔高收入、够体面的工作岗位,往往很难找到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要打破这种一步到位、一种职业定终身的就业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市场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独立发展的空间,贫困女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 “铁饭碗”,而应树立不断进取的“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职业流动观念,在合理的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最后,树立下基层到农村的观念。实现远大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应立足现实,把握住眼前的一切,先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只要有才能,普通岗位和艰苦岗位照样能培养出精英。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迫切需要大量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传播星火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从现实和长远的发展看,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不能只靠城市生源,更不能仅在城市就业。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并且也能容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求职,更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应放下架子,到基层,到农村去,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施展才干。近年来,已有不少贫困女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或者参与志愿服务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到村任职、服务基层单位等多种方式把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些岗位上作出了较大的成绩,实现了她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相信,贫困女大学生只要从专业、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天地是广阔的,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三、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

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经济文化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影响了她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导致就业困难。部分贫困生出于经济原因在进入大学后将很多精力用于勤工俭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学业成绩。即使将时间全部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的贫困女大学生,也很少或者不参加集体活动,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知识领域的局限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得她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事实上,多数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有些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愿意给大学生就业机会,就是因为其专业知识并没有与社会融合,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因此,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贫困女大学生还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具备过硬的就业条件,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贫困女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生活环境所限,贫困女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往往过于简单、片面和理想,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这就需要她们在就业前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素质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其中,动手能力是一种实践技能,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无论专业知识掌握得多么好,如果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实际,不能带来实际的工作业绩,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贫困女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外,还要按照社会与职业的发展要求,将已有的知识科学重组、交叉融合,学会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应通过辅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种知识讲座、阅读大量课外书籍等途径,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培训等高级手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对国际化的交流能力等职业能力,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锻炼,优化知识结构和智能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文理兼通、视野开阔、富有综合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就业市场中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除非特殊的岗位,一般来说性别不应成为问题,家境优越与否更不会影响就业的成败。因此,贫困女大学生只有消除家境和性别的障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突出自己、优化自己,做到他人不会的我会,他人会的我更优,才能增添更多的就业筹码,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拓展就业创业的空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牢牢占据自己的位置,从而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此外,在求职择业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贫困女大学生还必须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职场如战场的时代,不仅要学得好,还要学得快。在求职中,快速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入、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团队精神的快速打造、人际关系的快速建立等,这些都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看重的素质。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贫困女大学生要不断保持和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以简单的一次就业为终极目标,而应始终不断向上,推动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同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 下一篇:关于围绕学生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