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美能达A1V4—6019尺寸超差

时间:2022-07-31 05:30:33

摘 要:本文具体分析了美能达产品A1V4-6019产生尺寸超差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模具的修理过程:通过在零件的开口处增加撑块,解决了因零件变形而造成的尺寸超差,从而冲压出合格的产品。

关键词:压毛模;撑块;塑性变形

中图分类号:TU399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2009年,柯尼卡美能达委托我们公司生产的A1V4 机种进入量产阶段,每月产量6000台左右。随着产品的量产,其中委托金属制品部生产的图号为A1V4-6019-00零件的一个尺寸出现了不良,零件需要进行整修才能装配,手工整形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流水线的装配效率,因此要求模具直接冲压出合格的产品。

2 现状调查

影响A1V4-6019止动件不良的主要问题是尺寸1.35±0.1偏小,调查发现在试模阶段,该尺寸就偏小,由于没有超差,封样合格。进入批量生产,第一批零件合格。第二批零件生产时发现有超差的情况,并在以后的批次里不良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配合零件的尺寸在1.1~1.2之间,而不良零件的最小尺寸为1.06,因此在装配时可能有过紧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可能会出现批次性的无法安装。

下图是零件示意图和该零件在组件中的安装状态:

由流程图我们推测导致1.35尺寸不良的工序是压毛刺工序

3 确定主要原因

① 数据依据

为了验证我们推测的主要原因,我们选择生产75个零件,分析每个工序对1.35这个尺寸带来的影响,从而确定发生不良的工序。结果发现压毛工序对1.35这个尺寸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零件在压毛之后1.35明显变小,后面的3道折弯工序没有对1.35继续带来影响,所以1.35±0.1尺寸变化是由压毛模导致的。

以下数据是75个零件分5组我们对1.35尺寸进行了测绘:

我们选择了十个零件的数据和图表可以证实尺寸发生突变在压毛刺工序。

② 经验和理论分析

模具的压毛凹模是一个周边有45°型腔,在加工产品的时候是垂直向下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模具的凹模在零件周边压出(0.2~0.3)×45°的倒角,这样零件的外形毛刺就没有了。在模具新的时候,落料冲孔模的刀口锋利,冲压出来的产品毛刺很小,工序2的压毛模很轻易就可以将零件周边的毛刺压掉,但是落料冲孔模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刀口不是那么锋利了,冲制出产品的毛刺也逐渐加大,校模工为了能让产品的毛刺在第二道工序里完全压掉,适当调整了工序二模具在冲床上的下始点,将零件的周边倒角压的大一点,毛刺就可以完全压掉了,当模具的下始点开始下移,零件受到的凹模斜面上的压力逐渐加大,这时斜面上产生的水平推力也开始加大,达到一定时候,产品的弹性变形成为了塑性变形,图中的1.35变小,由于我们使用的冲床的精度有限,下始点不稳定,所以产品的变形也不一样。

4 制定对策

产品上有个空槽,面压工序是导致这个槽变形的原因,如果在产品压毛刺的时候把槽撑住,零件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产品就不会变形了。我们首先在下模上切割出和零件槽同样形状、尺寸的异形孔,并同时加工了同样形状的异形撑块(如图模具三维图中所示绿色零件)装入下模,但是为了方便产品放入和拿出,我们把异形撑块做的比零件槽双面小0.02mm,也就是说零件的尺寸为1.35mm,而我们的异形撑块尺寸为1.33mm,在撑块的顶端倒角,并且在撑块和零件接触的部分进行抛光。如下图所示:

模具三维图

模具二维图

5 对策实施

第二副压毛模修模后重新冲制零件,现在尺寸1.35±0.1测量数据如下:

零件再次封样合格。模具的A1V4-6019零件生产至今,模具已经冲制了9批次,共53000件,尺寸稳定完全符合图纸的公差要求。

结语

修理一副模具有时候要比设计一副模具还要难,我们应该多注意细节,善于用数据来找出尺寸超差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制定出修模方案,冲制出合格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金阳.柯尼卡美能达:通向“创造新价值,引领市场潮流”之路 [J].办公自动化,2007.

[2] 王向前.美能达激打二合一[J].每周电脑报,2000.

上一篇:锅炉发生爆燃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下一篇:金华电网小电厂机组进相运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