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尿管导尿引起尿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时间:2022-07-31 05:06:17

气囊尿管导尿引起尿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87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因气囊尿管导尿引起尿道损伤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21~73岁,因尿潴留或术前准备而行导尿术,或因原发病治疗需要而行导尿术。因使用气囊尿管留置导尿临床操作不当而致男性尿道损伤5例,因患者意识障碍自行拔出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4例。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尿道疼痛、尿道出血、肉眼血尿。

结 果

除1例损伤较轻尿道少量出血并很快停止、排尿无明显障碍而未再置尿管,其余11例均再置尿管并获成功。其中5例按常规方法导尿成功,6例常规方法导尿失败,逐先向尿道口内注入1%利多卡因5ml,再以金属尿道探子经尿道探入膀胱,了解尿道损伤与尿道的解剖关系,然后在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F18气囊导尿管。未再置管的1例给予口服药物预防感染,恢复良好,其余11例拔管后排尿通畅,无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的结构不清楚,护士不知道气囊在导尿管的准确位置、长度、气囊占据导尿管的长度以及导尿管的开口的准确位置。认为按基础护理教材操作见尿后插入1~2cm就可以了,殊不知尿管侧孔近端至气囊远端的长度因注水量增加而增加,如F16双腔尿管最短3.44cm,最长5.72lcm。气囊直径也随注水量增加而增加,直径1.5~3.5cm[1]这时可能导管的侧孔刚刚进入膀胱,注水的气囊压迫在后尿道或外括约肌上致使尿道损伤、出血。

因为膜部尿道或前列腺尿道受阻时,尿管折叠在球部(尿道较宽的部分)尿管的气囊未进入膀胱或部分进入膀胱。

操作不熟练:正常时插入尿管充盈后尿管向内向外移动应该很顺畅。反之,气囊可能压迫在尿道的某部位。导尿过程中见尿后应再插入5cm甚至10cm以上,以至于导尿管折叠或盘旋在膀胱内,气囊充盈后向外牵拉直到有阻力,这时充盈的水囊恰好压迫在膀胱颈处。

其他:为减轻手术病人术前插导尿管所带来的疼痛或不适,改为麻醉后给予导尿。在麻醉状态下,病人痛觉消失,感觉不到不适或疼痛,如果操作不当更易引起尿道损

预 防

气囊尿管导尿以其操作简单、易于固定、长期留置并发尿道感染机会少以及病人不出现皮肤胶布过敏和不易脱等优点,深受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接受,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因尿管本身及患者的某些原因,硅胶气囊尿管与普通尿管相比,到导尿过程中易引起尿道损伤,特别是男性患者。

根据病人年龄、 性别选择适合的尿管,一般病人选择F16foly导尿管,老人和小孩可选择F8~14foly尿管。

规范导尿流程,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遇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导尿前充分尿管,根据男性病人解剖特点,当尿管插入15cm左右时可将提起背贴于下腹部,可使耻骨前弯曲消失,减少阻力,以利尿管插入膀胱内,气囊充盈后向外牵拉直到有阻力,这时充盈的水囊恰好压迫在膀胱内的膀胱颈处,确保气囊能完全进入到膀胱内。

不同的注水量,气囊的长度和直径也不同,据报道,为减少过度充盈气囊对膀胱黏膜的损伤及病人坠胀感,注水量以15ml为宜。插入尿管气囊充盈后向内向外移动试验:正常时插入尿管气囊充盈后向内向外移动无阻力或阻力很小,很顺畅,但是,不可过度向外牵拉,应注意保护尿道。反之,气囊可能压迫在尿道的某个部位,借此试验也可以鉴别膜部尿道或前列腺尿道受阻时尿道是否折叠在球部尿道。

对麻醉后感觉减退或丧失的病人,导尿后密切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手术结束将病人送回病房后要与病房护士仔细交接。导尿后病人尿血、尿道出血及会阴、尿道部疼痛提示可能为尿道损伤。

参考文献

1 吴显和,刘惠.16号气囊尿管插入深度和注入量的实验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591.

上一篇:经尿道电汽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0... 下一篇: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