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如何接地气

时间:2022-07-31 04:34:28

经济报道如何接地气

春运被称为中国式人口迁徙。每年春运都是媒体关注报道的焦点,今年春运如何创新?

随着京广高铁、汉宜铁路、武汉地铁陆续开通,火车站少了拥挤,多了从容,湖北成为“亿人过境”交通枢纽。

“亿人过境”,是社会现象,更是经济事件。我们的思考是,结合时代背景,抓住春运的新变化、新气息,让经济报道接地气,深入新闻一线,见人、见事、见思考,回应群众关切。

关注春运中的人,反映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

春运1月26日启动后,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于1月27日、2月4日、2月5日,推出了《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候车室里听故事,回家路上话来年》3篇春运人物组合报道,分别从旅客、铁路职工身上,撷取了一组鲜活的镜像、表情、见闻与憧憬,触摸时代脉动,感受春运气息。

《春运启程,陪你回家》和《候车室里听故事,回家路上话来年》,通过列车上、候车厅两个叙事场景,对十几位旅客共性和个性描写,折射出经济社会大变迁。《回家路上,感谢有你》则反映了为春运默默奉献的铁路工人。有武汉铁路局武昌客车车辆段的“厕所所长”胡春平维修列车集便器40余载的感人事迹;有换尿布、冲奶粉样样精通的“超级奶爸”列车长徐晗;有一天锤起锤落万余下的“火车医生”陈伟;汉口火车站不辞辛劳的上水工韩拥军……

经济报道要“接地气”,不能只是反映市场变化、数字更迭,更需要人文关怀。正是这些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让2013春运活灵活现,让报纸版面温情流淌。

对此,总编辑评报写道:“聚集春运,抓住一个一个‘人’的此时此地来刻划,人、情、事、理,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反映出的个人脚步与时代节拍、偶然采写之故事与发展必然之命运,可以说是一副生活场景图,也可以说是一页社会历史书。”

关注春运中的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关注春运中的事,要从老百姓关切点出发,建设性地去发现问题,并促进问题解决。

在《春运,别忽视“最后一公里”》组合报道中,我们把目光投向旅客回乡的“最后一公里”,关注他们下了火车,拎着大包小包,转乘长途汽车是否便捷?通村公路是否通畅?票价是否合理?

采取现场体验的方式,我们兵分4路,跟随农民工体验回家路。以《3公里要价10元》报道为例,我们到红安火车站后发现,有10公里路段被黑面包车垄断了;在《过境停一脚,难度有多大》一文中,我们发现火车站缺少正规旅行服务、公交旅游专线处境尴尬、长途汽车站“兔子”“黑的”抢商机等现象。

这些难题如何破解?我们既深入调查,掌握一手材料,又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反映。湖北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组织了由武汉铁路局、省交通厅、省运管局、省工商局、省旅游局、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请主管部门、专家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春运中群众关切的问题。

座谈会上,旅行社反映交通线路票源问题亟待突破、旅游资源包装宣传不够、旅游人才匮乏、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刻不容缓;铁路部门则表示,将积极合理调配旅游出行运力、让游客享受畅快交通体系;省工商局表示,12315将入驻火车站“三不管”地带,保障消费者权益;专家则建议,武汉需要从全域旅游转到全业旅游、要树立全民营销意识……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得到回应。

创新报道形式,立体呈现春运新气息

在“关注亿人过境带来的春运经济”报道中,我们运用了调查问卷、图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力求创新报道形式,立体呈现春运新气息。

以调查问卷形式采访,本身就是一次“接地气”的过程。我们在武昌、汉口、武汉三大火车站对100名旅客做了关于春运消费的问卷调查。

在呈现方式上,我们将问卷结果制成图表,运用柱状图、饼状图等,把旅客愿意在武汉停留的时间、愿意去的地方、如何消费、对武汉印象如何等文字叙述图表化,让读者一目了然。随后举办的座谈会则丰富了报道内容,开掘了报道深度。

春运系列报道刊发后,有读者致电说,今年的春运报道见人、见事、见策划,有章法,提炼的话题,报道的深度引人深思,体现了党报的民生情怀。

(湖北日报)

上一篇:建设性监督的成功尝试 下一篇:军事新闻本地化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