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分析

时间:2022-07-31 02:43:32

新时期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伍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专业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等,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Counselor Team Building Under the New Period

XIE Hui-jun

(School of Pharmacy,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ed with more and more rigorous challenge under the new era.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perfect degree of whose team constru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team currentl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improv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nhance security system,etc,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team and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counselor;Team build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下文称《标准》)中提到,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队伍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近年来,在中央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积极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但是伴随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专业素养不足、队伍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发展建设的瓶颈。今年12月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职业能力不足、专业化水平弱

缺乏专业学科教育背景,辅导员专业能力和素养与现有工作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当前高校在选聘辅导员的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往往只注重其政治面貌、学历要求、干部经历等,部分辅导员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专业背景,导致无法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之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清晰,工作内容极其繁杂琐碎,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专业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队伍不稳定,职业认同感低

据调查,高校辅导员队伍年流动率大约在 5%-8%之间,大大高于学校其他职业人员的年流动水平[2]。高校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因此也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明显下降的趋势[3],高校辅导员队伍趋向于年轻化,大多数辅导员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比较缺乏,不能很好地完成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职责范围不明确,职业定位紊乱。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辅导员受多重领导,角色定位模糊,权责不够明确,除了承担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以外,还需要承担各部门分配的各项任务,扮演着“勤杂工”、“保姆”等多重角色,工作内容极其繁杂,工作压力往往很大。二是,辅导员配备不足,工作压力大。按照有关规定高校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本专科生辅导员岗位,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达到标准[4],队伍建设存在着人数少、困难多、任务重、压力大等现实性问题,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地位低。《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目前高校大学内部的资源配置,不论是在学术、培训还是经济资源的竞争亦或者是职称晋级、职务晋升、评优选优等方面的竞争中基本上偏向专任教师的,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和教师相比差异明显,工作与报酬不匹配,职业认同感低,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四是,缺乏系统培训,职业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多数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不重视,多具有“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辅导员培训多流于形式,培训方式单一,很难达到提升的效果。

上一篇:“二战”时期 犹太人在上海 下一篇:GCT系统在机组瞬态下的响应及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