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管理经济效益提升探析

时间:2022-07-31 01:56:22

种子管理经济效益提升探析

摘 要:种子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优化管理来提高行业的效益。要先建立责任制度体系,保证各项制度符合经济效益发展的要求,然后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公司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环节,以提高种子行业的管理效率,为管理效益创新创造条件。

关键词:种子管理;经济效益;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30

1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种子行业综合效率的提高对于种子行业自身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经济在发展,市场在变化,种子行业要抓住这个机遇,研究出新的管理模式,以提升种子管理经济效益。

1.1 制度建立

要先建立合理优化的制度体系,主要从规范经营、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来提高种子行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种子的管理经营效益。具体实施可从岗位责任制出发,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提高种子的加工水平,进而提升种子质量。种子管理可从保证种子加工、仓库管理、种子销售等环节为切入点,推进各项管理创新工作的进程,全面提高种子管理水平。

1.2 财务管理

种子管理也要完善种子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通过正确的理财以及合适的策略,提高种子管理效率。在运行中要对所有预算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各项成本和利润的确定能促进种子行业的正常和综合发展。通过对种子加工各环节的分析可以提高企业成本预测、控制、核算的能力,为种子行业效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种子管理中要确保各项经济管理指标能够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要以新的战略核心机制为前提,积极推进各业综合发展,确保各业利益提升。

1.3 品种管理

种子管理过程也要完善品种繁育的工作,通过先进的科研技术研究出先进的品种,并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为种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种业发展要研制不同战略,从不同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各项育种工作前进,以提高种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实施是要对种子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提高种子育种的综合管理,为种子全面优化和制订管理方案提供条件。品种管理要抓好2个基地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和种子商店建设。科研基地是种子的试验、示范基地,在这里可以看种子是好还是坏。商店是种子的宣传展览基地,在这里可以看到种子样品、质量、种植说明,这是种子公司对外的1个窗口。

2 突出重点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种子管理过程要重视质量管理的建设,通过建立诚信制度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种业管理要以服务为出发点,规范服务,种子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沟通协调,以保证质量服务体系得以落实,确保各种研发出来的种子都能得到市场全面认可。种子公司员工的技术和素质也是公司的脸面。公司要有计划地培养公司青年学习业务,要组织他们去其他到科研所或其他种子公司进行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

2.1 强化内部管理

种子企业的管理要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对种子加工环节的管理,提高种子行业的整体战略管理水平。此项管理要从种子出库管理入手,以确保种子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员工管理,通过提高员工的技术和服务管理,让种子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还要让这些创新符合之前制度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管理的创新点就是树立责任意识,通过立责调动广大种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技术服务管理

种子管理过程也要全面加强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的辐射作用。种子种植技术推广是加强技术服务的1个方面。通过各种创新技术服务让客户感受不同技术服务带来的影响,为日后经营思路调整做准备。技术服务对种子销量也会产生重要的提升作用,只要从不同战略角度出发,尝试各种创新管理模式,就可以对管理效益提升起推动作用。种子管理中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加强服务管理工作,以确保服务经营模式能够符合效益管理的要求。种子管理过程要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经营质量体系的建立营造一个好的环境。种子管理效益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并严格执行才可以真正达到管理效益的提升。

只有种子企业各种综合有效的管理才能提升其效益。在新的形势下,种子企业必须分析好形势,抓住机遇,从不同管理模式出发,着手建立制度体系,并对各种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种子行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提高种子加工水平,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种子大国。要想提高种子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成本、计划、考核、分析等环节为种子的综合发展创造平台。种子管理要从强化服务出发,规范服务。种子经营管理要从种子出库管理出发,确保种子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浩.辽宁省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9-20.

[2] 黄秀华,张涛.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3(4):28-29.

上一篇:谷子机械播种技术推广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