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封管液致输液反应18例分析

时间:2022-07-31 01:28:01

留置针封管液致输液反应18例分析

关键词 封管液 输液反应 留置针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0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它的应用具有减轻患儿因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危重患儿,可以随时开启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等优点[1],现已成为儿科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在3天之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发生输液反应18例,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讨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抽取连续3天发生输液反应的患儿与本病区当天未发生输液反应的患儿106例,男62例,女44例;输液反应18例,男12例,女6例。

使用药物:患儿输液用的剩余药液、剩余的留置针封管液(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的葡萄糖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0.9%的氯化钠注射液、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以及患儿使用后的静脉留置针等,所有的药品、输注器材都在有效期内。

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采样方法,对患儿输液用的剩余药液、剩余的留置针封管液、10%的葡萄糖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0.9%的氯化钠注射液、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分别采样,接种于血平皿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留置针随机抽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用无菌剪刀将患儿拔除留置针前端的1cm剪掉,置于血平皿上培养。

结 果

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见表1。

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见表2。

输液反应留置针应用情况调查,见表3。

讨 论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原因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有:①药物方面的因素;②输液操作因素;③输液器具因素;④患者方面因素。常因输入制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2]。反应多数发生在输液后10分钟~4小时,主要症状有畏寒、寒颤、恶心、头痛、皮疹、血压升高、可诱发心衰、并发热、体温波动在38~41℃,可危及生命。儿科在不同时间内发生输液反应18例。经调查,18例发生输液反应患儿中,有16例为当天第1组液体,用药单纯;2例为第2组液体,无多种药物配伍;同时对输液环境(病房的地面、物品)以及治疗室的空气、台面、使用储存药品的冰箱等各个方面进行采样检测,均为合格。对正在使用的同一批输液用品无菌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和留置针进行细菌培养和抽样检测均合格,排除了药物和输液器材所致热源反应的可能。继续调查结果显示,18例输液反应患儿均为浅静脉留置针,发生输液反应在第2~4天;16例患儿输液反应发生在第1组,且使用的留置针细菌培养为阳性,说明0.9%的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液是致热源,封管后第2天输液时致热源随同患儿的液体进入静脉,发生了输液反应。普遍封管方法是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开启后室温存放于治疗盘中反复使用1~8小时,开启时间过长,利于细菌生长。《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中规定:开启的药液静脉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该方法违反了医院感染要求,使用有菌液体进行封管,使细菌在留置针内生长繁殖;加之时值炎夏酷暑,大多数患儿家属输液完毕后将患儿带离病室,在人群密集处嬉戏游玩,室外气温高,微生物繁殖快,加速了患儿留置针处的细菌生长。

对策:使用静脉留置针教学书上有规定,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进行皮肤的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2次,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切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避免感染;用生理盐水5~10ml在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冲管1次[3];再次输液时必须用碘伏严格消毒肝素帽,先用注射器推5~10ml盐水冲管再行输液。本次事件发生后,制定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流程,特别强调:①封管液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②使用留置针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③强调封管的技术性。④病房和治疗室消毒严格遵守《院内感染手册》。⑤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因而,有效的预防输液反应,提高护理质量,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张建兰,樊小平,陈彩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2008,6(11):2863-2864.

2 奚念朱,顾学裘.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9-209.

3 王艳,潘雪莲.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20(5):70.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体会 下一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9例分析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