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31 11:44:36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探讨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就是水泥混凝土,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中混凝土施工的好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以上要点抓好质量管理,对延长水工混凝土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管理规划

1 . 1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

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 编制各类计划, 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 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 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 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计划目标作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 做好整个计划体系的动作

在实际工作中, 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 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 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1.3 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①要有计划意识, 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 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 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 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 定的目标无法实现。③在制定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最后, 计划一经制定就要去贯彻与实施, 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 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2 . 1 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

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温度控制和接缝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 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 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 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 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 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 认真解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 从而提高质量。在技术交底时, 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 还要贯彻上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 了解仓号的体形变化, 有无特殊部位;钢筋、管路等的布设, 应满足那些施工规范、规程及工艺标谁;材料、设备的要求,有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等。

(2)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八个字,应用这些方法,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检验制度,还要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任务感,充分发挥质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对于技术革新与改造,在许多工程施工中都很注重,技术改造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如某工程中, 在钢筋安装中钢筋连接技术,传统的工艺是搭接和焊接,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钢筋连接中使用了带肋钢筋套筒连接技术。

3、施工质量管理相关措施

3.1 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 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 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 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三全一多样”; 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 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

(1)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做好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应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的要求。

(2)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工作。搞好计量工作,必须按照生产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配备计量检测设备;合理地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确认周期,坚持间隔校准制度;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正确处理不合格计量设备;保证计量检测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健全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记录人员。

(3)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方面决策的依据, 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是正确认识各种因素变化和产品质量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从而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要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就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要做好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工作:整理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加强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

(4)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 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为了使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规定的任务与责任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 以便于进行考核; 要由粗到细, 逐步完善; 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国内许多大型工程中都采用了“三检制”,实践证明,质量控制的“三检制”是质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

结语

通过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表明在各环节中都要加强计划、技术、质量等的管理,同时,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陈卫玲;;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J];吉林水利;2011年09期

[2]谭莉;;浅议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

[3]栾侨邦;;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上一篇:浅析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下一篇: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控制方法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