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后练习如何设计才能“提质”

时间:2022-07-31 11:20:56

“减负”后练习如何设计才能“提质”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练习的设计和练习的组织,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关键词:减负;提质;原则;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08-01

就小学数学而言,练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数学教师要有一个科学的作业练习观,把握好练习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等原则外,我认为数学练习设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课标》指出:“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 探索性练习。”所谓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常规到变式、有基本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训练。如我在设计“圆的面积”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习题:

根据条件,求出它们的面积:①学校圆形花坛半径2米;②学校圆形花 坛直径4米;③学校圆形花坛周长 12.56米。

二、开放性原则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练习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力水平、个性差异等设计富有挑战意味的开放性练习,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我学习了比和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6”,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联想到:

(1)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5:11。

(2)甲数是乙数的5/6。

(3)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5/11。

(4)甲数比乙数少1/6。

(5)乙数比甲数多1/5。

2、甲数是60,你能求出乙数吗?你有几种方法?

三、灵活性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这一点,数学练习的布置也要注意这一点。在平常设计课堂内外的练习时,就努力做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学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新奇感,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头脑内部的智力活动,让学生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

四、孕伏性原则

孕伏性练习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扩展知识面,开启思维的火花。在学习有关圆的组合图形面积时,最大的难处在于间接条件找不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新授课前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单位:厘米),你能发现什么?

这组练习孕伏了寻找组合图形中间接条件的知识点,这样就降低了后续学习的难度。

五、想象性原则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性的练习能唤起和引发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贮存的丰富表象,并使之串联和沟通,提升学生由此及彼多维思考的能力。我在上小组课《比的基本性质》前出示这样一组准备题:

8÷4=16÷()=2÷()=2

3/9=1/()=()/81

让学生先做一做准备题,再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会是什么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类似的性质可能会在哪里出现。

六、思考性原则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练习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以利于学生进人“最近发展区”,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例如,我在执教“比的意义”时,课尾设计这样一题: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人的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 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 7:1”中两个比的意义,然后出示:

一个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经过侦察,警方在案发现场收集到罪犯的脚印,长24厘米.并且抓获了三名嫌疑犯,三人都没有承认谁是罪犯。

嫌疑犯档案:

甲:体重63千克,身高173厘米,自行车修理工。

乙:体重56千克,身高168厘米,无正当职业。

丙:体重60千克,身高164厘米,某厂临时工。

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思考谁的嫌疑最大。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练习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练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练习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掌握,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上一篇: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下一篇: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