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公共财政:“国强”而“民不富”的根源

时间:2022-07-31 10:30:14

“扭曲”的公共财政:“国强”而“民不富”的根源

以近年来的GDP总量和财政收入来看,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力之强盛毋庸置疑。然而“国强”与“民富”之间不但没有成为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反而成为了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其原因就在于公共财政在发挥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周期方面的效率低下,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被锁定在一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中。

为什么公共财政无法发挥应用的功效?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应该掌握怎样的原则?在改革开放初期,公共财政是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发挥职能作用的,因此重点在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财富的积累。然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原则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财政目标也要作出调整,才能引导公共财政工具发挥适应性的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的稳定增长,否则就会出现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

不难看出,在缺乏监督和问责、透明度的财政体制下,社会公共资源很容易被侵占、盗用和滥用。在中国各个省市,随处可见被不断挖填的道路、豪华奢侈的政府大楼、超标准的高速公路和空港项目,以及为了获取政府补贴资助一拥而上的“新能源”企业等,不胜枚举。然而,那些最该得到政府关心的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古迹保护、养老体系等民生工程,由于无法为官僚们获取超额租金,投入基少。这些都是公共财政效率低下的表现。比盲目浪费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需要进行经济周期调控之时,财政工具的运用可能会得出一个南辕北辙的结果。

以公共财政的主要工具――税收为例。“十二五”开局之年,由于世界经济的依然低迷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必然是从投资和出口转向内部消费需求,然而,由于依然高涨的通胀预期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造成了还没有刺激起来的内需又陷入了更深的萎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就是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远远高于富裕阶层的税负,加上机会不平等和官僚体系的固化,从而加剧了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如果公共财政的工具――税收不能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调节贫富收入差距,造成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很低,就无法真正激活民间消费,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毕竟,―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低收入者,普通商品的消费都依赖于这个群体,他们是“国富民强”的基础。

相比个人,企业方面的税负问题似乎没那么显而易见。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企业税负平均在30%左右,似乎不算高,但是中国大多数企业为何普遍感觉税负过重,其原因也是公共财政的扭曲,造成的结果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已经拥有大量垄断资源的企业还可以疯狂占用公共资源,而那些需要公共财政去扶持、引导、鼓励的创新、发明之举,则被无情挤占。

我们呼唤一个有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因为“民富”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国强”。

上一篇:企业微调查:重税阻碍创新 下一篇:S焦点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