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水平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31 10:26:50

高低水平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某高校12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最终选取64名不同水平的受试对象,其中高低分各32名,试图发现高低水平学习者之间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学习者在总体英语学习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情景型动机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其文化型动机方面差异显著。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高低水平组

一、引言

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可以推动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以满足个体愿望和需求,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英语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因此,发现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方向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英语成绩。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两组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从中找到问题或差异,进而在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症下药,为有针对性地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成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以下问题: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是何种差异?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安某高校12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笔者将其按照成绩高低进行降序排列。其中前25% 的学生属于高分组,后25%归入低分组。由此本次研究共收集到64名受试对象,其中高分32名,低分32名。这些学生均有7年以上的英语基础,平均年龄19岁。

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高一虹等(2003)的动机调查问卷,并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考查主要是从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以及情景型动机三方面展开。问卷结构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调查及学习动机调查两部分。其中个人信息部分包括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家庭背景等方面;学习动机调查部分共设置30道选择题,其中1~6、16~22考查文化型动机;7~10、12、16~30考查工具型动机;11、13~15考查情景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三类动机再进行划分,其中出国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兼属文化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方面,因此笔者对部分题项进行了重复考查,在最终的数据测量和分析方面稍有重叠。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检测,其中1=根本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清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学生被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字如实作答。

4.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笔者利用自习课时间发出问卷,并于自习结束后将问卷当堂收回,以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完成所有题项,避免了因仓促作答而漏答、误答的现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8份,成功收回128份,有效率达100%。经笔者筛选后,最终确定高低水平的64名(高分32名,低分32名)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完成数据采集之后,笔者将数据全部录入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6.0,并进行详细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高低分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高低分组在整体英语学习动机上的P值为0.19,这说明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其整体英语学习动机并无明显差异。而工具型动机的P值为0.84,情景型动机的P值为0.43,均大于0.05,由此可见,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工具型动机和情景型动机上也均无差异。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低分组学生均具有很强的工具型动机且英语学习不会过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功利心较强,这一点与华惠芳学者曾提出的“中国学生普遍具有证书型动机”相一致。除此以外,研究结果也反映出教学环境上的差异,如:教材的选用、课程的安排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较小。相比较之下,文化型动机的P值仅为0.015,远远小于0.05,这充分表明不同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文化型动机上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水平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文化型动机,他们的英语学多出于自身兴趣,且往往对于西方文化、价值观等表示赞同或欣赏,相较于低分组学生,其英语学习也更加自觉,成绩相对优秀;而低水平组学生的文化型动机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对目的语文化知之甚少,且缺乏了解目的语文化、群体的兴趣,其英语学习比较机械、被动,他们投入在英语学习的时间较少,自然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四、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低水平组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在文化型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促进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低水平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文化型动机的培养是当今外语教学所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只有当学生真正对目的语文化感兴趣,从内心升起对文化、价值观的赞同以及对目的语群体的接纳,学生才会逐步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其学习行为才能持续稳定,学习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成绩自然能得到提升。在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学生课前演讲;组织主题班会;师生、生生间开展知识大赛等,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导入,从点滴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对于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建立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积极的知识获取者”。总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转变其观念,并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信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尴尬的教学现状必将得到缓解,学生成绩一定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孟艳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刘燕.《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4)

[3]魏琳.《浅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1)

[4]王晓静.《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J].外语教学,2014(5)

[5]张忠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常嘉琪(1990~),女,河南鹤壁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王晓静(197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篇章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G031)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