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1 09:20:21

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浪潮中,虽然创业有利于提高大学就业率,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颇多,真正创业成功者寥寥无几。鉴于此,在“双创”环境下,提出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144-02

近些年来,随着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外加失业、失地及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等因素,无法满足新增就业人口的需求,国内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了一种社会趋势,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大学生通过把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结合在一起,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大学生兴趣性格以及所学专业的不同,因此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胆魄、毅力、勇气等。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竞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虽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这些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

一、大学生创业总体状况

从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上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是由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想逃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或者是为了生存被迫选择创业。从大学生创业的领域来看,我国大学生大多数选择传统行业进行创业,其中包括家教、销售、餐饮服务业等,相反,新兴产业涉足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传统行业具有较低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因此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这些行业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降低了创业风险,但是这样成熟的行业中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很难在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再从大学生创业的参与情况来看,参与创业的大学生的人数较少。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公务员、教师等这一类相对稳定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创业是受传统观念“创业难”的影响,创业不仅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还需要有经济的保障和支持,因此,大学生创业参与者相对较少。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概率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创业者素质、创业细节和创业环境。创业者素质的高低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创业细节包括启动资金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往往会遭到亲人、师友的疑惑和反对。这是因为我国的创业文化氛围还不浓厚,大多数人还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创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脉关系,经济基础不足和缺乏社会经验都会导致创业的失败。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打击,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去尝试。任何经济形势上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放弃。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企业由于普遍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考验的大多是大学生缺乏的市场管理和营销能力,而非是技术与知识。

二、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广泛缺乏市场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市场需求,更不了解目前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的核心支持往往体现在技术上,却从不考虑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产品研究出来没有市场或者不能打开市场,没有市场、没有盈利就意味着创业的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对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缺乏实战经验。大学课程倾向于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被动接收已有的理论知识,对于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的少之又少。他们可能会写出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书,但是他们不知道从一份抽象的创业计划书到具体的市场运转,需要多久的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磨合才能实现整体操作,而这些经验教训不是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就能取得的。另外,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就导致他们不懂得成立了公司之后如何建立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等等。对自身能力的不合理定位也会导致他们的盲目自信。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市场开拓、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效益、市场风险等这些专业的知识,盲目自信和自大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便束手无策,这些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困难

创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因此,创业资金缺乏是创业的首要阻碍,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工作难以启动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自筹资金、政府资助、天使筹资、银行贷款等。家里赞助资金很显然不是所有创业大学生都能具备的条件,只有极少数的创业学生拥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政府资助有限,残酷的现实表明,大学生创业资金筹措困难是其一大问题。

(四)心态不成熟,心理压力过大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大学生生活在应试教育下,由于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很少参加实践活动,他们的社交能力不是很强,初入社会,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当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成熟的心态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校园与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去适应。大学生心态不成熟表现为对现实的盲目和茫然。大学生的盲目表现为自身的盲目自大、盲目跟风创业、盲目乐观,从而导致对社会、市场的认知程度相对较浅。茫然表现在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不能及时适应,不知道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磨炼才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大学生需要改变心态,增强抗压能力,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

(五)学校政府创业教育不充分

目前,很多学校普遍反映创业氛围不足、学生的创业激情不高,即使有创业项目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虽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创业实践中经验较少,不能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系统指导,使大学生创业得不到保障,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满足不了创业的需要。我们在宣传、指导上力度也相对欠缺,不了解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获取创业知识途径方面也相对迟缓。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必须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为创业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创业指导。

三、“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创业教育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使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锻炼他们的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大学生对创业的不认同和消极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冒险精神和社会适应力。同时,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成型的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详细指导,确保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大对创业课程的投入

在大学生初进校园时就要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慢慢渗透,使其在大学期间能够为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从而规划出自己适合的职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创业课程的投入,加强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大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增加创业经验。增加创业课程可以以优秀的学术论文和先进的创业思想为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更进教学思维,更好地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中。

(三)加强校园实践团队建设,加强优秀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组建学生教师创业实践团队,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创业教师队伍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高校指导教师,还需要有外聘的创业成功人士,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和其他帮助。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

(四)政府积极完善金融服务制度,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扶持平台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进一步放宽贷款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创建专业的创业扶持机构,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为高校实施创业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加强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出台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盖迪.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2] 周必或,池仁勇.大学生创业学习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3] 李晓楠.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上一篇:以组织间信任为支点的组织间关系对跨组织成本... 下一篇:荣盛集团房地产成本控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