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停止的脚步

时间:2022-07-31 08:33:53

不应停止的脚步

[摘 要] 从事韩国语专业教学很多年了,从曾经的稚嫩到如今的思考与谨慎,公开课成为了我提高和进步的一个载体。本学期照例要开设一节面向全校的的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11级学生的韩国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公开课内容。由于视听说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选择了有一定韩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课。其实在选上这节公开课前,我也是无比纠结的。第一是我从来没有将视听课程作为公开课上过,因此没有任何的视听公开课的经验;第二是因为我深知公开课更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性和学生活动的活跃性。而我所带的高年级班级由于种种原因只有五个人参与公开课,虽然平日上课学生也非常积极,但如果是公开课,也许看起来过于惨淡了些。

[关键词] 韩国语;教学;公开课

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我想,所谓的公开课无非就是一节打开教室大门的日常课程,如果过于追求“效果”,一定失去了其课程本身的意义了。因此我决定公开课正常上,平日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甚至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也顺便可以检验一下我和学生这几年来的课堂默契。虽然没有提前和学生交流,但对于课程设计和环节设置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又做了一些调整,用以实践。虽然是短短的45分钟,却包含着我长时间的苦思冥想。甚至连什么时候该说韩语,什么时候该说汉语,每一小段视频在什么情况下播放,怎样播放都仔细梳理,认真揣摩。

我将这节课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划分为四个大的环节。其中包括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导入环节、新课程的学习环节、重中之重的练习环节和作业环节。

一节课,不少的激情、不少的释放,冷静下来之后,慢慢总结,思绪万千。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的一些收获:

首先,回顾这一次公开课,我的上课宗旨就是让学生来驰骋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我只是一个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练习的导线而已。于是这堂课在每个环节开始之前,我都会给学生几个问题作为学习的导航标,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复习、预习。其余的,就是学生自己来学习了。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想。

其次,这次公开课的班级学生较少,这也让我能够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甚至有时间让学生一一提出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先由能听懂的学生来讲解,如果大家都觉得听力困难,那么再由我来帮助他们及时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难点。并且学生也能够在其中一一练习得到老师的指正。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就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这是这一节公开课虽然人数少,但是我认为对学生学习来说较为有利的地方。这也是所谓的小班教学的一个优势。我要尽量利用好这样的优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

再次,说到能力,这也一直是我在视听说课上的指导思想。视听说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一定要将学生最开始的想说出来的欲望培养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敢说,才有利于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最终将课堂上的知识学以致用。这堂课我也贯彻了这一思想,从视到听,再到说,再到有创新精神的练习,最后再回归到课堂之内都采用了“鼓励自信 提高兴趣”的教学方法。感觉效果还不错。经过学习加练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视听说课程的授课宗旨是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获得更多表达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非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所以这次课我把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课前掌握。这样以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受到老师指导的练习时间大大增加,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小的瑕疵,当然也有一些公开课特有的弊病,需要我来总结、反思,尽量在日后的正常教学中避免:

平日里在授课时,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使用汉语讲解授课内容的情况比较多,然而在公开课,提高了韩语表述的力度。然而学生在对教师的除了日常课堂用语之外的一些韩语表述的理解上显得力不从心。这还是缺乏对学生日常锻炼的结果。这让我深刻的反思,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也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感受一门语言带来的魅力,体会一些句子的使用情境。这些是在书本知识中无法领会到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韩语听说的培养,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

在最后的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但是平时很少这样要求学生,所以学生在对话改编时有点茫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创新后作为自己的对话内容说出来。这让我懂得:任何练习都不是一次就能够做出来的,它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多次实践的。没有基础的东西永远都是幻想。在以后的授课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能力的练习,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学以致用。

虽然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词汇和语法,但是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预习好的学生课上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游刃有余,预习稍差一点的学生显得有点吃力。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课前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落实,尽量让学生的课堂进度同步,减少个体差异。

最后,我认为我在一次又一次公开的洗礼中,教学能力和对课堂、对学生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来说,如今的我成熟老练了许多,能够更好的配合学生能力来组织教学,对知识的脉络设计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

这节公开课虽谈结束了,但教学提高的脚步绝不应停止。我应当全面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不断创新”的宗旨,力争更大的进步。

作者简介:任冰,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韩语教学。

上一篇: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 下一篇:关于语文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