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本”路线,奏响知音之歌

时间:2022-07-31 08:25:16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并尝试当堂背诵积累。

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并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

3.充分展开想象,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积累ABcC四字词语,并请学生把有特点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特点,为课堂拓展想象打下基础。如: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等等。

一、联系旧知。激兴揭题

1.出示《杨氏之子》,重温古文。

2.谈话揭题,初解课题。

(1)初读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古文,题目就是《伯牙绝弦》。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更了解古文,甚至喜欢上古文。谁来读读课题?提醒注意停顿。

(2)初解课题。

请你特别关注这个“绝”字,你还会说“绝……”的词语吗?断绝关系,不再来往叫(绝交):断绝饮食,不再吃饭叫(绝食);断绝人情,不再有情谊叫(绝情)。那请你猜测一下,“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绝弦”呢々谁愿意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

理解了意思,带上你的感受再读读课题。

(点评:小学生所学古文甚少,以《杨氏之子》唤起回忆,为温故知新营造解读氛围,乃明智之举。课题中的“绝”是解读难点,从学生熟悉的“绝交…‘绝食”“绝情”引入破解,重在提升学生的文字意识,由词素分析夯实文字功底,确实是汉语教学的“中国功夫”。)

二、反复朗读,读通文本

1.自由读文,争取读准。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用3分钟的时间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你还可以边读边拿笔把人物的名字都画出来,这样会有助于你更快地读通课文。

2.指名读文,随时正音。

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一个叫……一个叫……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再次读文,读出节奏。

(1)引导,注意停顿。

古文要读出韵味并不难,关键是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

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胃/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_/不复鼓。

(2)合作,引导读出节奏。

第一次合作:师读描写伯牙的句子,生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

第二次合作:生读描写伯牙的句子,师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

第三次合作:女生读描写伯牙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

(点评:学古文虽有文字阻隔,但“读”占鳌头、“读”领更是不二法门。结合学情,当学生朗读古文碰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明确的停顿提示。这是十分必要的。在合作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示范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谓深得要领。在朗读的过程中,正音韵、明停顿、品节奏,一气呵成。)

三、自读自悟,读懂内容

1.了解主人公。

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

师出示“伯牙鼓琴图”,问学生:你知道哪位是俞伯牙?哪位是钟子期?

师介绍:俞伯牙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而钟子期,他是楚国一个打柴的樵夫,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2.自读自语。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争取把故事读懂,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

(出示学习提示:借助课后的注释,利用工具书的帮助,联系上下文理解)

3.同桌合作。

读懂了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说这个故事。

(点评:学古文同样要立足于学生自学互教,体现了一种“以学代教”的学生实践取向。这是当下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出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辅以合作互助,教师只是在一旁导引帮助。这应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核心策略。)

四、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1.展开研读,了解知音。

(1)体会古文“一字多义”等特点。

真的读懂了吗?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一个词在课文里出现的频率最高,它就是“善”。(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四个“善”。理解“善鼓琴”“善听”,理解“善哉”,小结“一字多义”的特点。)

体会语气词“哉”、“兮”。

(点评:从文本特点出发,有重点地设计引领线路,在古文教学中颇具创造性。这里抓住四个“善”的不同蕴意,又一次体现了对提高学生文字修养的用心。可圈可点。)

(2)快速浏览,提炼关键词。

如果真的读懂了,你就能把这短短的古文读成一个词,请你快速浏览一下,把这个词圈出来。(知音)

(3)认真默读,品味语言文字。

请你拿起笔,认真地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读出他们是知音的理由。感受特别深的,你还可以写一写。

(点评:再圈关键词,在品味文字上下工夫,并由此让学生写感受,又一次突出了课堂学习的实践取向。)

2.展开想象,感受真情。

(随学情展开调整顺序)

A.交流点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展开充分想象。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现了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仿佛看到了……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通过这高山,这江河,你想伯牙可能还在表达什么?这一切只有谁听得懂?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通过朗读体会知音的境界。

(2)练习拓展说话。

伯牙所念只是“泰山峨峨”“江河洋洋”,可能还会有……结合课前学生板书。

(师示范拓展,同桌合作拓展)

(点评:想象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落实在对想象空间的开拓是恰到好处的。而且结合课前预热的板书内容展开拓展,可见设计之巧妙。)

B.交流点二: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的意思与哪个字相同?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明白。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C.交流点三: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补充材料,体悟深情。

伯牙和子期只是一次相遇,却结下了知音之情。读一读下面的材料,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出示材料: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琴声虽好,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伯牙与钟子期相识在一个风雨之夜,伯牙停船避雨,弹起琴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不料遇上了打柴回家的钟子期。钟子期竟然完全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听出了伯牙的心声!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你会用四字词语来说说吗?

(点评:拓展教学资源,在古文教学中有特殊意义,利于有效链接时代之隔、生活经历之隔和语言之隔。拓展自然要适时、适度、适量,从此处你不难悟得古文教学资源拓展的“三适”之道。)

(2)补充练笔,体悟深情。

(音乐)就这样他们依依不舍地道别,相约一年后再见。然而,当伯牙满怀希望前来相聚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杯无情的黄土,此时,伯牙心中的千言万语通过音乐奔涌而出,他多么想对子期说啊:子期啊子期……展开小练笔。

(点评:第二次练笔又在情浓处,学生的思绪自然奔涌而出,写上一段话抒发心曲正是他们的学习需求。如此读写互动,相得益彰,整体推进,不难见隐身其后的教师智慧。)

(3)感情朗读,体悟深情。

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绝弦,绝的是弦,不绝的是伯牙……“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带着这样的真情让我们一起读这句!

(点评:感受知音情深,固然是文本主旨所在,但现代儿童读古文也应当引导他们按今日价值观讨论一下“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这个必要吗?是不是走了思想的极端。伯牙琴弹得那么好,还会有新的知音,如此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终生追求值得吗?可否让儿童“劝劝伯牙”也写上一段话呢7教师不妨引导儿童解放思想,诱发他们的个性化解读,这应当是今天语文教育的追求。)

五、熟读成诵,余音缭绕

1.配乐诵读。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争取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背下来。老师先背,你可以轻轻地跟。万一老师卡住了,你就悄悄地提示。

(师念题目,课件隐去内容。学生试着背诵)

2.小结延伸。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更多的人听,让这个动人的故事继续流传千古。

(总评:小学生学古文是当今提倡经典诵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重大意义自不待说。问题是今天语文教师应当如何进行古文的有效教学,是完全传承传统的串讲法,走“师本”路线,还是以坚守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生本”路线为主,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作出的抉择。季科平老师的教学设计作出了很有价值的回答:古文教学一样可以走“生本”路线,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当然,古文与小学生有着历史的隔阂,这无疑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但绝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季老师的一些引导策略,如读为首法、突破重点、新旧联系、古今沟通、温故知新、有效拓展、资源链接、学生实践等等,都为践行效果所证明是极为宝贵的探索。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地学古文,而且在丰富历史知识、感受人文情怀尤其是打好文字功底方面,古文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浙江省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312046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校区

312000)

上一篇:给内容梳理加点“调料” 下一篇:关于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