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群众文化市场加快群文专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7-31 08:11:44

重视群众文化市场加快群文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高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创造发明日新月异的年代,以美育为重要内涵的人文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愈来愈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还是我国近邻如朝鲜、韩国、印度、新加坡等都是十分重视“群文”专业的发展和提高的,并不惜投入重金培养“群文”人才。由于种种原由,我国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对这一点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直至近二三年高教改革中才重新提出重视人文教育,强调文理渗透,解决专业分工过细的弊端。在一定意义上说,“群文”专业的兴起和发展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响应时代的召唤。

其一,文化市场广阔。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所有院系调整、专业设置无不瞄准市场需求这一“无形的上帝”。与其他艺术专业相比,“群文”专业市场需求更为广阔。拿音乐、舞蹈、戏剧等一些门类来说,由于专业单一、专业性极强,要求专业水平极高,唯一出路是为各专业团体所聘用。目前,由于体制上、经济上的原因,艺术演出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专业团体举步艰难,生存空间愈来愈小,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群文”专业则不同,因为它的培养目标不是单一面向专业表演团体,而是面向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其择业、就业范围很大。在当前专业艺术表演市场大有萧条冷落之时,群众文化市场却方兴未艾,蓬蓬勃勃,走进城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吧”、“××厅”,几乎所有的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节假庆典,都离不开群众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交文化……让多规格、多层次、多技能的普及型艺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放眼未来,随着市场经济向前推进,城乡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多、品位的提高,群众文化这个大市场必将以无可比拟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勿庸置疑,新型的艺术表演、艺术经营管理以及艺术教育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因而“群文”专业人才出路可谓前途无量。

其二,社会功能显著。

党的十六大已明确提出了今后几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把教育目标适时转向“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上来。愚昧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只有高素质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就艺术教育而言,“群文”专业及群众文化恰好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素质的最佳阵地。

“群文”专业本身就十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全面性及谐调性。诸如人的身体素质、精神气质、各艺术门类表演、管理知识技能以及文化、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是任何单一的艺术门类或艺术专业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当这些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们在表演、创意、策划到教育、管理方方面面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更是过于强调专业化、培养专家的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样,自然就确立了“群文”专业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上的重要地位。

当前,文化艺术事业一方面要坚持并发挥其社会公益性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正在探索在“产业化”的道路。在实施“产业化”进程中,“群文”专业更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它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多功能的普及型的人才,对推动文化艺术走下“殿堂”,促进社会文化消费,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必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群文”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自身基础薄弱、师资不足、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各级管理部门的认识水平和群众的接纳程度也尚需一个过程,一些轻视“群文”专业和群众文化的思想和作法也还需要一定时日加以克服。它同任何一个新生专业的成长一样,都是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诞生的,它的前途必然是广阔的。

让我们面对今天,着眼明天,在发展“大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使艺术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群文”专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得以发扬光大。

上一篇:钢琴演奏三要素 下一篇:谈山歌信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