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31 07:47:08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之势轰轰烈烈,而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可谓是琳琅满目。然而在新课标、新教材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依然是“举步维艰”,走不出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一味传授知识的方式。笔者虽然拥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在高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高中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深,理论性较强,45分钟的时间仅够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是高一的学生普遍存在诸如历史基础知识匮乏、历史知识储备量较少、历史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在这样一种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真可谓是难度重重。

为什么我们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会走入上述比较“难堪”的境地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学一直是“各吹各的调”,学生进入高中后几乎是重新学习历史。那么,造成这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力”的症结又在哪里呢?

一、初中历史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是造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力”的根源

在现实中,各个初中学校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自然而然地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这几门在分值上占绝对优势的中考必考科目视为“嫡系宠儿”,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则沦为“庶子”。因此,历史作为学校的“副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教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以陕西省为例,虽然这几年历史学科加入中考科目的行列,但在中考总分中所占分值太少,仅有40分,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让学生画书背书,中考开卷考试的现象。因此,历史作为“副科”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态度,指望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无疑是“白日做梦”!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对于历史是“副科”的观念也被带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加之高考压力,有些打算学习理科的学生甚至在高一刚入学就已做好了放弃历史学习的思想准备,嘴里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现实存在的思想观念导致高中学生对自身历史学习的要求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历史课当成了自己的“放松课”,认为上历史课就是为了听一两个历史故事放松一下心情或者是做其他作业的“自习课”。基于此原因,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一问三不知”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这是造成“衔接不力”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学习历史?有多少学生能够说清楚呢?笔者对本校高一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一部分学生会喊口号地说出“学习历史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等,但具体到历史学习怎样实现“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这些目标时,学生既说不清,也道不明。加之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的基础知识相对欠缺,既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用说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了解。这些都表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接受历史、理解历史,没有深切体验到历史学科对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塑造良好品格和完美人格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功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更多地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养成了“被动式记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滞后,仍然原始地认为历史学习不过是对一些明摆着的历史事实,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的简单识记,只要翻开书,一切“尽在其中”,可信手拈来,不需要理解,因此不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愿做平时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只求“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考前突击,最终使历史学习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学科价值。

三、各初中学校生源复杂,课改步调不一致,这是造成“衔接不力”的客观原因

以我校为例,作为一所建立不久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自于全县13所不同的初中学校,而且各初中学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加之这两年中考开卷考试的推行,这些因素都无疑增加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此外,我省初中的课程改革已于2003年相继展开,而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则相对滞后,这种课改步调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给我们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具体而言,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一的历史教学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落实教材讲授内容的水平上,无法体现新课改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综上所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我们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广大历史教师能够重视并能持之以恒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省去我们自己许多的“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有所成。

上一篇:浅议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