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7-31 07:43:49

3~6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研究者向广州市1149名3-6岁幼儿的家长发放问卷,调查3-6岁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大样本调查结果发现: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明显好于男孩。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发展。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越好。民主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正相关,有正向预测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呈负相关,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3~6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64-04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技能有不同的定义。Foster等人(1979)认为,社会技能是“在特定情境中被证明是有效的,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或者加强有利于交往者的结果的那些反应”。Morgan(1980)也认为,社会技能“不仅涉及发起和维持与他人的积极交往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实现个人与他人互动的目标”。周宗奎(1996)则认为,社会技能一般是指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方式。本研究采用周宗奎的定义。

社会技能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关于3-6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趋势的大样本研究,也很少有关注家庭相关因素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影响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对千余名3-6岁幼儿的调查分析,深入探讨3-6岁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旨在充实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在广州市选取8所幼儿园,包括天河区3所、越秀区2所、番禺区3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3所,市一级幼儿园5所;公办、民办幼儿园各4所。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向3-6岁幼儿家长发放问卷1700份(问卷由幼儿父亲或母亲填写),实际回收问卷1362份,回收率为80.12%,其中有效问卷1149份,有效率为84.36%。被试基本构成为:男孩636人,占55.4%,女孩513人,占44.6%;小班幼儿430人,占37.4%,中班幼儿445人,占38.7%,大班幼儿274人,占23.9%;公办幼儿园幼儿553人,占48.1%,民办幼儿园幼儿596人,占51.9%;省一级幼儿园幼儿470人,占40.9%,市一级幼儿园幼儿679人,占59.1%。

2.研究工具

自编《基本资料问卷》,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问卷包括幼儿性别、年龄、班级、所在幼儿园的性质和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等内容。

研究者采用的《社会技能分量表一学前家长版》是根据《社会技能评估系统》(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SSRS,Gresham&EUiott,1990)中《社会技能分量表(学前家长版)》修订的。这一量表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我国研究者对其进行过本土化修订。证明其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分为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四个维度,共39题,由父亲或母亲根据幼儿行为出现的频率判定“从不”“有时”或“经常”,分别记0、1、2分。回收问卷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四个维度及全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64、0.774、0.719、0.773、0.910,符合研究要求。

在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有重要影响。关于父母教养方式,本文采用张文新(1999)的定义,即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组合方式。研究者采用《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调查父母的教养方式。该问卷由杨丽珠和杨春卿编制,在国内被广泛使用,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民主性、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共有40题。问卷由父亲或母亲填写,采用五级评分法。从不出现某种行为,记1分;很少出现某种行为,记2分;有时出现某种行为,记3分;经常出现某种行为,记4分;总是出现某种行为,记5分。回收问卷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1,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58、0.844、0.779、0.630、0.807,符合研究要求。

选好被试后,研究者向各班教师讲明问卷填写要求,由教师向本班幼儿家长发放问卷并讲解问卷填写要求,及时回收问卷。问卷由家长(父亲或母亲)匿名填写。研究者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20.0(中文版)软件处理有效问卷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社会技能总分有显著影响,女孩的社会技能明显好于男孩。这与徐云(2004)的调查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国外一些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也证实,同龄女孩比男孩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在照料他人、责任心、顺从等心理品质上,女孩优于男孩。

年龄对幼儿的社会技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都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增强。陈会昌(1997)用自己编制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3-9岁幼儿分别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随幼儿年龄增长,量表总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本研究的结论与之是一致的。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的合作性发展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文化程度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程度高者较之文化程度低者,具有较为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更为广博的知识,在处理问题时较为理智。他们中多数人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更有利。这与淘沙、林磊(1994)的研究结果相似: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倾向于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指导更合理、全面,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

家庭经济收入对幼儿的社会技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家庭经济收入与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决定着子女教育环境的优劣。经济收入高的家庭。比较有能力将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接受有较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引导。另外,相比经济收入较低家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家庭,父母经济压力较小,往往不用过度为生活忙碌奔波。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和教育孩子,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孩子社会技能发展。这与左本琴(2011)的调查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她发现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幼儿物质文化资本越丰富,亲子互动频率越高,幼儿社会性得分也越高。

民主性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技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溺爱性、放任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则对幼儿某些维度的社会技能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表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民主性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技能及其各维度发展呈正相关,而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均与幼儿社会技能及其各维度发展呈负相关。可能的原因是,民主性教养方式比较积极,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如刘闯、杨丽珠(2007)所说,采用民主性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会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主体看待,注意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制能力。他们经常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意见。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社会技能发展较好。而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都属于消极教养方式,会影响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例如,溺爱性父母往往会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过分迁就孩子;放任性父母一般对孩子比较冷淡,对孩子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专制性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过分干预,压制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一致性父母往往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会因时间、地点、心情等而采取矛盾的教育方法,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往往不一致。这些消极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缺乏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很难促进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

综上所述,3~6岁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好于男孩;随年龄增长,幼儿的社会技能逐渐提高;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都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有显著影响;民主性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有积极影响,而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教养方式均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有消极影响。如此大样本的研究结论,有一定参考价值。建议幼儿家长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科学家教理念;努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努力学性教养方式,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多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技能发展。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 下一篇:学前教育成本内涵、直接成本核算要素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