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读了 做了 说了 写吧

时间:2022-10-18 12:21:10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果对作文没有兴趣,就会畏惧写作,讨厌上作文课。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我谈几点看法。

一、先看再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加上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如果总是要他们写回忆性散文,往往难以写好,所以不如换个方式,先带学生去看,去观察,再动手写。这样既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兴趣,也容易让他们描摹出真实的自然,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比如在春天,大地变绿,百花绽放,那碧绿的小草、金黄的油菜花、绚丽的桃花、洁白的梨花……要多可爱有多可爱。孩子们如果能走出教室,到乡村(或郊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身心就会得到极大的舒展。他们能不喜欢?再加上老师带着学生踏青,既有目标又有指导,学生能不专心?如此观察仔细,思路清晰,学生定能写出优美的散文!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不敢也不想带学生出去了。学生的视野被禁锢,写作兴趣从何而来?单调的校园生活恐怕让学生连学习兴趣也不浓了,又何谈写作兴趣?

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学生的本性是喜爱大自然的。我们不妨多动点脑筋,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爬山、野炊、打雪仗……将作文教学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不错。

二、先读再写

中小学阶段有观后感、读后感、小评论等写作要求,比如八年级上(语文版)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为:写一篇读后感。其提示为:“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表达出来,就是一篇读后感。”我们总局限于让学生将课文就事论事,或靠遥远的往事勾起学生回忆,写出“读后感”。课文也许不是学生的最爱,过去所读的书或许早已模糊不清,所以学生往往写不出像样的读后感。我们不妨每天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读他们喜欢的课外书,在读课外书的时候有感而发,很可能就是一篇上乘的读后感或小评论。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水平,更大的好处是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据说他连上厕所也手不离书——好习惯成就他辉煌人生!

现在很多家长、老师为了孩子的成绩,不让他们读课外书,或者少有时间让他们读课外书,这是教育的一大损失!

三、先做再写

有些事自己动手做了,印象深刻,写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有些工作(工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将过程、操作规程了解清楚,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

当然,我所说的先做再写,是要求学生既要实实在在地去体验、去经历,又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比如,我们很多学生喜欢养蚕,我们是不是可以鼓励他们养下去呢?让他们边养边观察、边查资料,弄清一些科学术语,学生是完全能够写出有知识、有见地、有心得的好作文的。我们还不妨带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准确,有生活底蕴。

我们每学期要求学生所写的大作文并不多,应该多带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甚至不以作文为目的,就以生活为目的,以好玩为目的,这样孩子们的兴趣自然会浓,写作起来自然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很多大作家都是拜生活所赐写出了他们的经典作品。语文老师能写出不错的范文,不也是生活的恩宠么?脱离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了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叶圣陶说得多好啊!

四、先说再写

该看的看了,该读的读了,该做的做了,我们在课堂上还要组织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培养了说话能力,又交流了经验,启迪了智慧。

当然,这种“说”还包括教师的指点。教师的指点其实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比如七年级(语文版)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是“记一件事”。那么,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件事呢?它必须刻骨铭心吗?怎么才能写出前因后果呢?可以请大家各抒己见。

如何组织?教师要讲究方法,要懂得并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彼此说出心里话,从而感动自己,感动他人。作文教学并不神秘,它其实是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表达的过程。要学生做个有心人,教师必须先做有心人,并懂得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引导工作。我相信,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完全可以激发起来的。

契诃夫说:“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准确、诚恳才成。”这是写作的真谛,也是一切作文教学的出发点!

王振华:1970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湖南日报》、《邵阳日报》、《邵阳文艺》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通讯等百余篇。在《湖南教育》、《文汇报》、《教师报》、《德育报》、《江西教育》、《作文导刊》、《中学作文辅导》等报刊近50篇,现供职于邵东县教育局。

上一篇:在园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研究 下一篇:诺贝尔发明奖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