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率的分析

时间:2022-07-31 03:58:27

对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率的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在生乳中加入20种农药标准溶液(混标或单标溶液)后均质,模拟生产条件制备各种乳制品,经气质或液质法检测农残,根据检测结果计算20种农残经加工处理后的残留率。

关键词:农残;乳制品;残留率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乳制品产业链长,饲料种植过程中受到农药的污染,由生乳进入乳制品。但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受热不同,农药残留率也有所不同,现对20种农残经加工处理在乳制品中的残留率进行分析。

1、模拟生产条件制备样品

根据生产条件进行模拟试验,即在1000ml生乳中加入20种农药标准溶液(混标或单标溶液)后,均质。按以下操作步骤制备乳与乳制品样品:

(1)混标生乳均质后取50ml用作测定20种农残。

(2)巴氏杀菌乳、酸乳、炼乳:取一定量混标生乳经80℃,10'处理;

(3)奶油:取一定量混标生乳经80℃,10'处理,经离心取上层脂肪;

(4)干酪:取一定量混标生乳经80℃,10'处理,经离心取下层清液,用稀盐酸调PH至4.6,出现沉淀,过滤,取固体部分;

(5)乳清粉及乳糖:取一定量混标生乳经80℃,10'处理,经离心取下层清液,用稀盐酸调PH至4.6,出现沉淀,过滤,滤液经120℃,20'处理。

(6)灭菌乳、乳粉:取一定量混标生乳经120℃,10'(等同加热强度140℃,5")处理。

共计6个样品:

A、均质后的混标生乳;

B、混标生乳经80℃,10s处理的样品--巴氏杀菌乳、酸乳、炼乳;

C、混标生乳经120℃,10'处理的样品--灭菌乳、乳粉;

D、经离心的上层样品--奶油;

E、离心的清液经沉淀过滤后的滤液,120℃,20'处理的样品--乳清粉及乳糖;

F、离心的清液经沉淀过滤后的沉淀部分--干酪。

2、实验测定

上述样品采用气质及液质法检测20种农残,检验结果见表1

3、计算农药残留率

由以上模拟试验测出的乳制品中农药浓度,除以生乳中的浓度,得出各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率d,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

P -- 乳制品中农药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W -- 生乳中农药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通过计算,得到生乳中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经加工处理后的残留率,见表2。

结论

巴氏杀菌乳、酸乳、炼乳三种产品,由于加热温度低,时间短,各类农药受破坏程度低,在产品中残留率高,乙酰甲胺磷残留率最高,敌敌畏几乎无残留其它均在0.5以上;

灭菌乳、乳粉加热温度高,时间稍长,对农药有一定破坏作用,但样品有一定的浓缩,部分耐热性强的农药要比与巴氏杀菌乳,反倒有所提高。如多菌灵、甲基毒死蜱、二嗪磷、敌瘟磷、乙硫磷、杀螟硫磷、倍硫磷等;

奶油属于脂肪样品,大部分农药均易溶于脂肪,所以奶油是生乳样品中脂肪的提取浓缩,其产品中农药残留率会成倍增长,最高的达到35倍,如除虫脲;但乙酰甲胺磷属于水溶性,在奶油中无残留。

干酪是生乳中的酪蛋白,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也有浓缩现象,所以残留率超过1的比较多,但溴氰菊酯在酪蛋白中无残留。

乳清粉、乳糖中农药的残留率低,说明农药在乳清中残留少,经处理基本损失。

综上所述:乳制品中,奶油是农药残留量最高的,次之是干酪、巴氏杀菌乳、酸乳、炼乳、灭菌乳、乳粉这种全利用,加热强度相当的乳制品,农药残留水平相当;乳清粉、乳糖用乳清部分生产的乳制品、农药残留量最低。

参考文献

[1]《新编农药手册》农业部农药鉴定所

[2]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CAC/MRL-1-2001《Maximium Residue Limits (MRLs)for Pesticides》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S].

上一篇:论如何保证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 下一篇:对电力系统中常用窃电手段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