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教材整体把握

时间:2022-07-31 02:48:21

读透教材整体把握

笔者通过研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典型的教学课例,并已形成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且大部分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实际问题(生活中的百分数)――描述性定义(像……叫百分数)――具体解释(近视率:分母为100的分数)――定义(百分数表示……)――同化(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强化(读写、比较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虽然感觉这种模式教起来相对比较顺,但如何才能出彩、创新?经过讨论交流,笔者决定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信息(生活中的百分数)――初步认识(读写)――解释(具体的百分数,分别表示……)――抽象概括(百分数表示……关系)――深入理解(部总比较、两个数之间的比较,明确外延:110%与100%)――辨别(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强化(数感培养)。

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修改,满心希望获得成功。可是,此课的教学效果最终差强人意,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问题出在哪儿?笔者把教案重新进行了梳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什么?

二、简洁明了,学会读写

1. 你在哪里见到过百分数?

2. 读信息。慈溪市学生的近视率情况:小学生28%、初中生53%、高中生71%;学校有60%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六(2)班进行仰卧起坐练习,小刚完成了指定个数的110%;今天六(2)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00%。

3.像以上这样的数就叫作百分数。写百分数时应该先写前面的数,再写后面的符号,这个符号叫作百分号。像110%这个数读作百分之一百一十。

4.这节课重点研究百分数的意义。

三、生动形象,明确意义

六、知识延伸

俗语中的百分数和千分数。

短短的一篇教案,在再次梳理后,笔者心中充满疑虑:设计这节课的落脚点在哪里?零零总总这么多材料,有没有真正把“意义”落实到位?为什么到了最后还有学生在说把单位“1”平均分呢?……直至12月份听了教研员的一个讲座后,才豁然开朗――原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把百分数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而是把百分数看成了一种新产生的数,忽略了这个知识体系,忽略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思考】

在教学前是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读比较编写意图,明确目标定位

教材解读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而如何才能理解教材所隐含的理念以及目标,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读本版教材,理清知识点

人教版教材相比省编教材,少了很多文字叙述,加入了很多对话图。虽然生动靓丽不少,可对教学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有些内容寥寥数语,连教师都很难把握教材意图,这时就需要教师细细研读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百分数,人教版教材重在体现它的生活化,无论是主题信息还是练习题,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通过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0.6%、100%、300%等文字的描述,又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内涵与外延。

在本课的设计中,从学生难以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其实没有把内涵落实到位。

(二)联系实际,比较多版教材之异同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不同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哪种编排更利于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苏教版采用了比较投篮的命中率引入,让学生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北师大版同样也采用比较点球命中率和黄豆发芽率引入,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优越性。那么这三种版本为什么采用了不同的切入口呢?各自的意图是什么?

诚然,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引入让学生明确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但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使得百分数产生了吗?这样会不会让学生的知识有所局限,会不会感受百分数是分数的一个分支?而人教版却完全摒弃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只字不提分数,这样又会不会让学生感到百分数与之前学的知识没有关系,它是一类新产生的数呢?

(三)整合教材,确定相应目标

针对不同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从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写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3.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瞻前顾后,明确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一)生长点,教学的基础

“前情”是教学的基础。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么百分数势必与这些知识相联系。

通过与“前情”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放入整个知识体系中进行教学,使内涵饱满、外延清晰。然而原设计只有在第四个环节中将百分数与分数进行了简略的比较,使得学生将百分数的意义等同于分数意义,始终徘徊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为此,我们不妨将课的引入做如下修改:

1.出示2个五角星,再出示4个三角形,问:三角形个数是五角星个数的几倍?这里的两个2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明确一个整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下题中的分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甲绳长米,乙绳的长度是甲绳的。(明确一个分数既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出示:本班女生占;一根电线长千米;去年我国人均纯收入增长了;小红比小明多元……问:能依据它们的意义给这些分数分类吗?(明确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关系意义的理解)

(二)延伸点,教学的核心

“百分数的意义”的学习能为今后学习百分数应用、比的应用以及统计知识打下基础,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的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在明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或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同时,理解它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之,只有读透教材,整体把握知识体系,教师才能将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315300)

上一篇:浅谈如何减轻小学数学课业负担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回归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