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领航数字出版

时间:2022-07-30 11:35:50

电子书领航数字出版

无论是从产量、销售还是从应用看,我国电子书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数字出版的领头羊。

作为数字出版的领头羊,我国电子书产业自2000年开始,经历7年的发展,无论是产量、销售还是应用上已经颇具规模。

据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450多家出版社开展电子书出版业务,共出版电子书30万种。2006年,采用方正阿帕比技术平台的出版社开展电子书业务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5%;上亿码洋出版社开展电子书业务的数量同比增长了24%,同步出版的出版社较2005年增加了65%,总的出版品种数增加40%。截至2007年4月末,中国40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正版电子书总量已经达到30万种,这一数量依然是单一语言全世界最多的一个电子书库。

从销售情况来看,截至2006年年末,全国包括海外共有超过3000家的图书馆、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采购了国内40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其中,2006年,使用电子书提供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同比增长了20%,中小学图书馆增加了100%,公共图书馆增加了32%,其他行业比如政府、企业等增加了71%。销售的总册数较2005年增加了20%。与方正Apabi合作的出版社获得的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00万的有5家,超过200万的有15家,超过100万的有40多家。

采用CEB格式的电子书已经远销到海外,包括德国国家柏林图书馆、美国皇后区图书馆、新家坡国家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圣菲尔德大学图书馆等150余家家海外图书馆已经开始提供方正CEB格式的电子书阅读服务。

电子书的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以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从2003年提供电子书服务开始,登录次数、查询量、订阅量都在上升;每个月下载的电子书册数达到一万六千册,接近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纸书借阅数量。再看电子书和纸书的借阅应用比较:该馆纸书的藏量是125万册,电子书20万册,但电子书借阅数量达到24万,接近纸书借阅数量的二分之一。这表明,电子书借阅效率比纸书高。

发展特点

当前,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复合出版渐受重视,出版社数字出版机制逐渐完善

大多数出版社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出版的重要性,部分出版社已经开始了数字出版战略层面的考虑和战略规划的制定。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等。由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并存和融合,故可以用复合出版来形容目前的出版形态。

在电子书数量达到30万余种的背后,是广大的出版社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数字出版机制,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创了排版厂直接转换电子书并提交社里的先河。该社非常重视电子书的保存和应用,回收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图书排版文档,并与排版厂达成协议,由排版厂使用方正书版软件在排版厂直接制作电子书,排版厂在提供文档的同时并提交一份电子书;同时该社使用Apabi数字样书库系统将本社所有电子图书保存在系统中,提供给全社员工进行图书阅览服务。类似的逐步建立网络机制的出版单位有100多家。

・复合型图书馆建设已成趋势,图书馆普遍使用电子书

图书馆建设已经进入复合型图书馆建设阶段,不再只提供纸书服务,随着网络教育和校园网的建立,图书馆已经把电子书的服务作为重要服务内容。电子书不仅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认可。电子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需求非常强烈,而由于国内电子书总量及电子书新书数量都无法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因此国外的电子书数据库成为了国内图书馆的采购重点。

・移动阅读快速成长,手机成为宜用终端已成趋势

国内电子书专用手持阅读器已经投入市场,比如方正科技的“君阅天下”阅读器、天津津科的“翰林电子书”等等。另外,作为最接近用户的移动终端,手机也将成为未来最流行的电子书阅读终端之一。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和用户规模化,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与笔记本和PC机将开始分庭抗礼。

运营商已经看到手机电子书巨大的商机。然而,要实现手机电子书的运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适用于手机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另一方面,需要适合手机电子书的客户端阅读软件。方正阿帕比开发的针对手机电子书的阅读软件已经在多普达等手机上应用。

・图书章节内容在线翻阅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04年,我国就开始了电子书部分章节翻阅促进纸书销售的方式。方正阿帕比从2004年开始就致力于将电子图书部分章节上网,与出版社合作把图书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在网上实现在线免费阅读,既起到了拉动国民阅读的作用,也促进了纸书销售。为了扩大图书宣传覆盖范围,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和书店、网络公司等还组建了图书营销联盟,共同推动“图书在线翻阅合作计划”。

该计划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截至2006年年末,300多家出版社、700多家地面书店、网络书店已经加入该联盟。

・复本数模式成为电子书行业主流销售模式

“复本数”模式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所接受。为促进eBook产业的健康发展,在“2005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上,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一百多家出版社发出倡议:应用“复本数”模式,实现中国eBook产业可持续发展。因为“复本数”模式能有效地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是eBook得到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电子书太少多次被网民排在互联网发展问题的首位,这说明现阶段电子书的发展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深化。

首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融合和合作有着很多前景和空间。在数字出版时代,跨媒体的整合会变得越来越多,传统新闻出版企业的判断力和权威性在数字出版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就像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导致电影的消亡,到现在电影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因此,传统出版使用不同的介态以不同的传播形式传递给终端用户,来满足碎片化的细分市场,并形成一种新的价值,是值得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思索和考虑的问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必会发生改变。

其次,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在电子书产业发展时代,尤其是一个产业链条里面,每一环节都扮演着相应的角色,每个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相应的服务,获取相应的价值,是数字出版的必由之路。比如,内容提供者最大程度的加工内容,提供内容服务,则是擅长之事;技术服务公司有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能力,能够为数字出版提供技术服务,则可最大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这样各自的成本都得到了降低。

再次,版权的签署。随着出版单位的重视以及国家正在酝酿的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成立,版权将不再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修改了图书出版合同,加入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条款,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开始对未获取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的补授权工作。

第四、法律逐步健全,监管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国家自2002年出台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应的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只要产业环节自律,加强对盗版的抵制和监管,则规范后的市场环境将有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建立电子书出版的标准体系,需要行业内结成标准联盟,共同建立开放的统一的标准体系,打通格式不同带来的障碍。

上一篇:端点防护 按需出牌 下一篇:GIS的开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