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探究

时间:2022-07-30 10:43:13

基于项目化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探究

【摘要】旨在适应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依据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质,针对学科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突出职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的模式,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应用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能力,终身学习,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的理念和定位,越来越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高职院校中,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忽视高职教育的特征,仍在沿袭学科型教学模式,高职课程教学仍是普通教育简单复制最严重的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方面的具体要求,核心的就是“课程对接岗位”。

一、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1965年法国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朗在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设想,认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国际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肯定,联合国也以此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1972年,法国人埃德加.富尔撰写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提出人的继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当今社会教育功能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重点将转移到自学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是通过其职业能力来体现的。通过职业学院的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职业准入制度的不断规范,许多职业不仅要看相应的文凭,更要看相应的技能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对已有任职资格的工作人员,还需提高职业技能与业务水平。这就要求已就业的大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

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J.B.Bigg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元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元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第一,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有效的选择能力;第三,独特的创造能力; 第四,自制能力;第五,合作学习能力。在国内,许多机构、院校、学者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姜大源教授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院校的学习完成一个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能力的过程,每一过程都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马树超和郭扬在《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一文中指出:质量保障和监控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是对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有力促进。陈利荣、黄道平、许宪国等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以及职业素质教育的加强等进行了探讨。实践探索层面,如上海商业职院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总结报告中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采多层能力结构的观点。这些理论与探索对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与参考价值。

三、项目化中的学习能力培养

项目教学及其意义:项目教学是以系统的与职业任务有直接关系的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和和内容载体,并以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的一种教学方式。

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来说,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在项目训练中,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相互渗透,学生通过职业角色的扮演,能较快地积累职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项目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则成为了项目操作的实施主体,并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自主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主体地位大大突出。

实现“教学做”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教”(点拨、归纳、协助排除难题)和学生的“学与做”(项目操作),能有机融入在项目训练之中,而学生的项目成果,则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共同结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项目训练不仅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有了充分发挥的时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培养。 客观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目标、可展示成果和检验标准,为评价项目完成情况设置了客观依据。学生完成与否、完成好坏程度,可以客观检验,而学生整体完成情况及效果,则可以客观地体现教师项目设计与项目组织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项目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课堂上留有学生看书,开动脑筋思考的时间;(2)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3)教学设自学章节,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期的引导,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参加工作后,便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根据课程特点,改纸质版作业为电子版作业,学生将作业通过邮件发给老师;(2)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百度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搜索信息;(3)介绍专业论坛,让学生与更多的人交流,以期获得真谛性的知识。通过长期的引导,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自觉地从网络上寻求帮助;参加工作后,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查阅,从而不断地吸取知识。

参考文献:

[1]任典云.论终身学习思想的历史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06,(13):62-6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4]陈霞.高职学生元学习能力培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许宪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6]郭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2007,(18).

上一篇:浅析当前乡村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米索前列醇和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绝经取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