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使用多媒体

时间:2022-07-30 09:50:39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使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主要集中体现于其丰富多彩的特点,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来说,它的音频设备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朗读的作用。对于简笔画技能不够的教师来说,它的使用也可以弥补教师在这个方面的不足,等等,不一而足,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课件也是如此,其在教学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性质,而在课堂上贯穿始终,甚至导致教师、学生都得跟着课件走,以致于不是教师在上课,是课件在上课,教师为了兼顾课件的使用,而堵塞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随着课堂情况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上课策略,现笔者将现实课堂上小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存在的问题分述如下。

1. 注重语文学科特点,讲求课件的实用性

语文是有关语言与文字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件可以调用多种媒体,使其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同时也将其直观化、固定化。这必将遏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如果也被“多媒体”垄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难。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过于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色,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按需制作课件,生成教学。 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以弥补文字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遗憾,但制作的课件不能过于娱乐性,更不能盲目从众,脱离学生实际,将别人的课件挪为己用,应该注重课件的实用价值,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2.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设计、使用多媒体 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在教学重点句段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如《舍身炸暗堡》中“舍身炸堡”一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写的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这个特定的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为拉近语言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距离,就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舍身炸堡”的电影剪辑,让他们的听觉、视觉同时接受形象、生动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悟这篇文章用词造句的准确。

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用口语讲解既费口舌,又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用这样一个课件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车轨道上,设计一列两头可以拖动的火车,让学生按课文的描述用鼠标拖一遍,学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线路的妙处了。

3. 多媒体的使用要因文体而异

不是任何体裁的文章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一般说来,知识类、说明类的文体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恐龙》、《秦兵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由于文本的主要内容是在讲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而学生显然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时候对多媒体的使用便十分重要,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对西沙群岛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就应慎用多媒体。现实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乱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以至于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美其名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殊不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恰恰堵塞了学生自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为阅读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对话。

4.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加进去有关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多数教师掌握了这一技术之后,总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美好用具,这样他们便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根据自己预设的课堂情况把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地准备到了课件中,生怕自己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丢掉自己课前准备的任何一个美好的预设。其实这样反而会抑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知道,就像电脑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一样,多媒体课件也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的功能。课堂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教师应根据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对课堂的走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切不可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而产生惰性,进而懈怠于自己对教学技能的提高。在这里,笔者提醒广大教师,课件只是一个对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的一个补充与展示,对于教师本身素养与技能的问题还是应当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另外还应该针对课堂上一些学生的问题是共性的要集中解决,是个性的要个别指导。对于一些学生的极富创造性的观点也要及时加以表扬,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收稿日期:2012-04-13

上一篇:浅谈如何改进化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重型继发脑室出血多方法联合治疗疗效分析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