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商业银行基础管理 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时间:2022-07-30 09:48:52

强化商业银行基础管理 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强化商业银行基础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也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基础管理,从而达到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根本目标。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没有覆盖所有的岗位。当前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工具的运用较以往频繁许多,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业务,但是针对这些业务,多数银行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缺少规范性。同时内部控制不能全面覆盖风险点,某些现行的制度和规范存在一定风险防范局限性。其次,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时候内控制度并没有考虑到在现实中的执行度,在对下级员工的业绩审核中,多数以数量或金额来衡量其绩效,其实工作的合规性也应该纳入考核的标准,使得整个员工队伍都重视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2.信息渠道不畅。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层次多,信息的收集、传送、分析的手段落后,致使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程序没有较好地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员工对自己在内控程序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清楚。信息的交流没有畅通的渠道,许多信息无法共享。

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内部控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为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这四家银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这种国有独资制度必然会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其原因有三。首先,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独资的银行,其所有权是国家,国家作为监督人既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也不承担资本损失风险,这必然导致监督人员监督目标的缺失。其次,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程度上存在粗放经营的行为惯性。在同行业竞争中,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无法消化,资产失去流动性,当面临支付危机时,国有商业银行违规违章经营,高风险运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第三,国有产权制度导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难以规范。在国有产权的委托――机制下,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存在着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政府很难协调政府的目标与银行的经营目标;其二是政府很难界定对银行的监管到何种程度才能既使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又不束缚银行的经营活力;其三是难以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以行政权力为主的委托、关系。

二、推动金融创新工作,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1.重视流程梳理,降服细节中的魔鬼。“流程标准化”是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制度落实的基础。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加强流程梳理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梳理流程,将各个部门职责贯穿起来,强调部门在流程中的职责,才能为实现”流程银行”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流程梳理中,要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强化量化标准,做好自我评估数据、关键风险指标数据的收集工作,建立数据基础。一要对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设置各种记录要求,将操作事实定量化,有迹可循;二要将定量化的记录整理成数据,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在流程梳理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机制。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外部监管,促使其内部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有效防范风险的根据手段。内部控制是商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根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可高度概括为“制约”两个字,体现在:一是双人原则,又具体体现为双人签字。银行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正副领导要双人签字,银行重要事务才能得到执行。_二是在组织机构上严格做到审贷与发贷的分离,不仅可以防止风险,而且可以防止贷款被欺诈。三是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有适当的地位和适当的报告程序。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应监管者的要求,在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目的是促进董事会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四是在银行内部建立合规性检查部门,因为如果一旦银行违法,不但损害银行名誉,而且可能招致巨额罚款。所以必须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和章程的执行。

3.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董事会负责审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确定商业银行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批准各项业务的政策、制度和程序,任命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董事会应当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期与管理层进行讨论,及时审查管理层、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提供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督促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各项战略、政策、制度和程序,负责建立授权和责任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建立识别、计量和管理风险的程序,并建立和实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采取措施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从而创造全体员工均充分了解且能履行职责的环境。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商业银行应当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在全行范围内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避免因管理层的变更而影响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商业银行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应当事先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总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体系的效率。因此,必须强化对商业银行基础管理工作。从而保障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建筑企业如何控制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