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收获些什么

时间:2022-07-30 08:25:35

“你坐到后面去好吗,前面的座位是留给嘉宾的。”当我刚要坐下时,一个声音在我旁边嚷嚷。

我想我愣在了当场。这是一个小型的只有两个小时的活动,参加者不超过40人。当我进入不大的房间时,后面的位置大多被占据,留出了第一排的位置来,而那些位置也没有任何“预留”之类的标志。

出于职业原因,我已在硅谷参加过不知多少大大小小的活动。

那些小型活动中最常见的是,在活动前,彼此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端着啤酒饮料互相聊天;落坐时,哪儿有什么嘉宾不嘉宾之分。有时候,被请来的演讲者在上台演讲之前就盘腿坐在一边,等到上去演讲时,才一骨碌爬起来。

和我说的那些散散漫漫但不乏趣味和启发性的活动相比,这次活动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邀请我的是国内一家出版公司。它们还邀请了30多名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到硅谷参观学习。被要求“让座给嘉宾”的这场活动,在位于旧金山的设计公司Ammuniation的会议室举行。会议室外是开放的办公空间,拼在一起的办公桌和白色的基调给人一种平等透明的氛围。

在此后不多的交流中,我发现即使这个访问团不过30人,主办方却看起来在心中将参与者分为了三六九等。那些被安排在前排落坐的“嘉宾”成为了这30人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高层。

此后,这个本来应对每个团队成员都大有裨益的“硅谷学习”,看上去就充满了滑稽可笑的元素。金字塔最高层的“嘉宾”无论评论些什么,都会被主办方盛赞;而当金字塔中别的参与者问了一个不出彩的问题,他会被主办方当着所有人的面责备。

我不知团队成员听演讲者说一些在硅谷稀松平常的理念时,会不会被触动,或者感觉反讽。这些演讲者通常会说到这些关键词:平等、透明、扁平、每个人的创造力、技术民主化……

但主办方自己显然就完全没被这些硅谷演讲者触动。尽管此前这个出版社已经翻译了好几本来自硅谷的书籍,并引以为豪,但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硅谷的历史就是一个反主流文化和对抗大家伙的历史,那些聪明极顶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憎恶权威,讨厌金字塔。

如果是要到硅谷来取经,那不妨追问一下,为什么硅谷,这个和政府与军工项目紧密相连的地方,日后却成为了如此个人主义和鼓励创新的神奇土地。

回溯到1960年代前后,整个美国仍被等级制度森严的大公司给占据,灰西装是这些公司的标志。但罗伯特·诺依斯在成为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后,有了一系列的对特权的禁止—例如,车位是先到先得,没有着装限制,没有豪华私人办公室,工程师们可以和上司自由讨论……后来这家公司“像蒲公英一样将种子撒向各地”,也将这种反科层制的风格传播开来。

如果要再追问这种反科层制的风格对硅谷的影响有多大,一个简单的假设是,如果当时的家酿俱乐部被一个仰视大人物的人管理,少年乔布斯和沃兹是不是会被赶走,或禁止发言。若果真如此,那硅谷现在会是什么样貌?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简单归结为文化上的差异,但缺乏这些理解,漂洋过海来取经的人们中总有一些人会觉得没有太多“干货”,认为演讲者没给出任何可操作性的东西;而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也让主办方认为需要“嘉宾”们再多一遍诠释,其他成员才能领悟刚才演讲者演讲的真谛。

不过,也许我和那些想要在这次行程中得到启发并学到更多的人才是傻子。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到硅谷学到些什么是次要的。主办方赚到了钱,赢得了名声,参与者获得了一些和硅谷名人们的合影,这才正是他们想要的收获。

上一篇:小企业怎样对抗大公司 下一篇:为儿童播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