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时间:2022-07-30 07:00:16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摘 要] 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能有效推进本省的经济增长,更能有效的辐射周边区域,形成经济增长的合力,开启东北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局面。本文深入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及机遇;指出了发展面临的威胁及劣势,以期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辽宁;现代服务业;SWOT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65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24- 03

1 前 言

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指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时期,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较高及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由“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现代服务业所创造的产值不断攀升,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经济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能够产生更大的带动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推力,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共同发展,协同创新。

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能有效推进本省的经济增长,更能有力的拉动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辐射周边区域,形成经济增长的合力,开启东北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局面。辽宁省积极有效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本省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必会扭转辽宁经济发展的劣势,推进辽宁经济的向前发展,进一步巩固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中心的主体地位。鉴于此,对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2 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2.1 战略区位优势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仅有的沿海沿边省份,地处东北区域最南端,濒临渤海与黄海,省内沿海城市众多,港口分布密集,规模持续扩大,吞吐能力强,海、陆、空交通发达,公路密度领跑全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辽宁省是连通东北地区与关内的重要交通要塞,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东南部与朝鲜接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2.2 产业集聚优势

辽宁,全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重工业、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基础发展完备的工业体系,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传统的老工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和基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传统工业升级改造提供了支撑。传统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装备制造等原有优势产业在改造升级后焕发新的活力,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工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更加需要服务业的支撑与合作,各产业集聚之间的契合将大大加强。目前,辽宁已成为金融保险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业、服务外包业、生产研发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密集地区。

2.3 教育资源优势

辽宁省已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 21 世纪的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截至2015年,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45个,其中包括8个科研机构和37所普通高校。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6所,其中中央部委属5所,省属58所,市属19所,民办34所。2015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3.3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0.3万人,招收硕士生3.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27.4万人。职业技能教育、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社会及企业培训机构 “三位一体”,为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人才的内生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 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劣势

3.1 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

辽宁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长期以来,“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根深蒂固,重工业、装备制造业仍然是支撑省内经济发展的主体,占据我省经济生产总值的大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总值,较之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在各行业的占比也较低。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规模和质量上,显得相对薄弱,与全省工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尚存差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工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总体规模小,未形成有品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依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依我省目前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省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力军,而知识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数量少,并且所占的比重小。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业部门仍处于发展的萌芽状态,发展程度相对滞缓。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省的高技术服务业的良性竞争环境尚未形成,技术附加值偏低,竞争力较差,服务意识弱,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大多数高技术服务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管理落后,致使物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较低。

3.3 运行机制不合理

一些现代服务业尚未驶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轨道,极大的减弱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在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内部,福利型、事业型的服务部门还很多,这些部门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因此,它们缺乏改革、变化的动力,原地停滞不前。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些阻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和因素还大行其道,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现代服务业就不能得到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在盈利空间巨大的一些现代服务业行业中,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较为普遍,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严重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自由发展。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造成了价格高、质量差的供应局面,也抑制了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更阻断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 辽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

4.1 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党的十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走对走实走好振兴发展道路,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并实施,辽宁这块辽阔的区域,紧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的吹响而再次蓬勃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一定给辽宁省带来经济上的又一个发展高峰。同时,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增长、政策刺激以及先天优越的条件下,必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辽宁省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18个重要省区之一,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近年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辽宁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辽宁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4.2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

国家新一轮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战略是我们信心之源、动力之源。2015年,作出重要批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东北振兴工作会议;国务院出台了28号文件,提出近期支持东北振兴的35项重大政策举措,辽宁迎来了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辽宁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辽宁遇到的经济下行压力,既是新一轮振兴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倒逼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重大契机。十年振兴发展,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我们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目标任务,落实好国务院28号文件政策举措,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困难,取得振兴发展新成就。

5 辽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威胁

5.1 高端人才匮乏

辽宁虽然拥有较多的高校,每年培养、输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但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加之,近年来,省内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造成我省培养的高端专业技能人才的流失,也为我省吸纳、引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增加了阻力。大多数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基础也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说到底,是对高技术、高水平、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匮乏,是制约我省现代服务业前行的阻力。

5.2 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灵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融合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高新技术能力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只有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现代服务业永葆前行的动力。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匮乏,无疑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阻力。对企业而言,缺乏创新能力,其所创造、设计的产品必然有缺失,不会在充满竞争的市场里长久不衰,被市场淘汰。缺乏服务创新,必须会遭到顾客的遗弃。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不足会阻碍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必锋,王厚双.辽宁省生产业的SWOT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3):73-77.

[2]王晓莉.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人才战略SWOT分析[J].中国市场,2013(44):41-47.

[3]马丽.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4]朱彩青.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上一篇:智慧景区背景下的游客体验管理优化策略 下一篇:证券公司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