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藏族中学生的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浅谈

时间:2022-07-30 04:34:23

针对藏族中学生的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浅谈

摘 要:藏族学生学习化学存在一定的障碍,这里面有语言的因素,也有教材难度造成的影响,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是为了消除他们学习化学的障碍,或者说是培养藏族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藏族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有必要针对藏族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发展能力。

关键词:藏族;中学生;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86-02

化学教学目标反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直接表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是一种预设的结果。不仅对学段内的化学学科的基础教育内容作出界定,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但是在,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对化学的学习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化学教学目标设置不当,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的成就感不高,学习能力发展滞后。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堂标准”)为依据。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发展能力。

一、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不仅是化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其实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们既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又是层层递进地展开。注重知识的掌握,更注重知识掌握的过程,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和热爱学习的情感。从多年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只顾讲课,不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掌握那,学生疲于应付,教学效率低。

应该学会处理必修化学课程和选修化学课程的关系,选修化学课程是在必修化学课程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

因此,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期,同一学习模块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取得什么样的行为来促进个人发展,也有老师在必修课程中把知识讲得过难,在学生接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平时考试平均分只有二十多分的藏族学生来说,就没有这个必要,倘若真要这样,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应该对知识做简单化处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使学生感到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学习活动的生动有趣。

二、注意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性

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一个严谨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不少教师备课不是从这里抄写一段,就是从那里抄写一段,只管检查时完成任务,较少考虑学生的情况,只要是同一版本教材的教案都可以照抄,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但是在具体实施化学教学时,又不按所写的教案教学,随意发挥,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课程内容的难度怎么处理,学习内容的深度如何把握,心里也没底。不少教师讲课时的习惯用语就是“这个重要,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在什么层次,多大程度上掌握,教师不能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用清晰地行为语言表述。

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一种是结果性目标方式,比如,行为语言表述为“描述”、“解释”、“说出”等,明确告诉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通过学生自评或者结果性测试,学生及教师能了解教学达到的水平,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另一种为体验性或者表现型目标方式,行为语言通常为“通过合作小组学习讨论,对……作出评价”、“通过实验探究,能体验……或者对……作出分析”,虽然不是明确要求一定会出现什么结果,但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能感觉到不是在教师的强迫下学习化学,而是通过自己得探究在做科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我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

1、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从思想、道德、价值观、责任感、创新精神、知识技能、方法、科学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课程标准同样以“纲要”为指导,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化学课程目标。

但是现行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选择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具备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的基本观念,这些观念的具体内容包括:物质分类的方法、化学反应质量与能量守恒、微观粒子等等,事实上,由于藏族学生汉语理解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语义,短期内可能造成学习的困难,达不到教学要求,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教学的经验和实践也表明,进入高中阶段的藏族学生基础薄弱,化学学习准备相当不充分,化学的学习对于大多数藏族学生来说不能主动打造建构其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仍然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鉴于此,有的教师对知识做简化处理,通过化学史实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敢于和善于克服困难,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化学必修2《3·2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的苯一节内容时,他将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化为:1、熟记苯的物理与化学性质;2、能记住苯环的结构特征。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理解苯与溴的取代反应,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苯环的结构特征,介绍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培养学生既心怀梦想,又刻苦学习的高尚品质。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与其浪费时间去讲解学生听不懂的化学内容,不如简化知识,降低要求,利用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坚定学习并能克服困难的信心,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化学学科的特征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参与并体验的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通过宏观层次的探究和微观水平的研究相结合,来展示学习化学的魅力。它远比只靠讲解使化学课堂生动有趣得多,尽管在,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实验教学的要求,但是仍然有老师通过创设条件开展教学来达到其设定的教学目标。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时,将目标设计为“通过观察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领会并归纳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实验器材也很简单:办公用胶水、烧杯和玩具激光笔。就是通过这种带有体验性与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感受到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观察竟然如此浅显易懂,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周记中认为这是发生在那一天中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3、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扩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它要依据一定的学习内容,还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起点。相关研究和经验也表明,高中阶段,由于化学基础学力不足,藏族学生不仅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凡事依赖老师,即使老师讲了,学生不愿做笔记,养成了学习的惰性。尤其是在考试时,学生通常只做选择题,稍微有点推理性的习题就空着不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应增加一些体验性的实验或探究,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和惰性,在讲解化学必修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仅仅利用书本上的图片和素材,让本来简单的知识变得更加抽象,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生搜集我们周围的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和素材,通过小组学习交流,能说出环境污染的危害,再进一步提高环保意思,增进学习绿色化学。”学生通过手机拍摄的生活周围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课堂上通过交流,“所见即所得”用真实的场景最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初探 下一篇: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