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时间:2022-07-30 04:15:02

亲近自然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摘要:亲近自然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亲近自然对于在美术创作中感情的抒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亲近自然可以使得艺术家感受到其中景物真正的形体和在阳光下不同的表现形式。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这是美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艺术家寻找灵感有着深刻地意义,对于艺术家能否创作出更加科学,更加美,更加富有情感的作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亲近大自然,体会自然中景物的情感、性格,观察阳光下景物的色彩变化可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富有思想,更富有变化,更富有科学性、观赏性。

关键词:亲近自然;美术创作;影响

一、感受自然的魅力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巴比松画派走出画室,走进自然,对枫丹白露森林自然风貌的描绘,掀起了写生热潮。巴比松画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术中风景画成为一个独立的话题,这更加鼓励了后世艺术家在创作中更多的户外写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也有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到处游玩,然后把自己的所看所感凝结出千古不朽的诗句和佳作。

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这是美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艺术家寻找灵感有着深深地意义,对于艺术家创作出更加科学,更加美,更加富有情感的作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亲近大自然

印象派于19世纪60年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印象主义吸收了克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将风景画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并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地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他们发现了过去未被注意的色彩现象,从而引起了绘画上的重大变革 。这种变革影响了西方传统绘画和借鉴。克洛德—莫奈,印象主义创始人之一,一生都在坚持印象主义画风,生前与许多画家一起在塞纳河畔的阿尔让特伊建立了流动画室,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捕捉阳光、空气分为下色调的美,其代表作《印象—日出》就是完全以对母体的视觉经验所创作出来的。

(二)了解大自然

英国画家约翰-康斯太布尔曾写道:“风景画家应当心平气和地去观察自然,一个莽汉永远不会看到自然地美……我自己生平没有看到一个丑的东西,无论一个物体的形状如何,其阴影和透视总会使它变美得。”艺术家这段话提示我们,应该用心去观察、体会大自然。康斯太布尔曾画过一幅名为《干草车》的油画,这幅画被誉为艺术史的巨著,描绘了典型的英国农村的田园风光。作者将色彩轻松流畅地铺在画布上,使各种悦目的色块闪烁着,隐约期间的白色光点增加了画面的亮度和光感。广阔的天空,柔和变幻的云彩,林木和平原相间,富于情调的乡村茅舍,一辆马车悠然地涉过清澈明净的溪流。通过艺术家的细心观察和完美的技法,这幅画使人感受到充满了生机的大自然,仿佛使人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要想真正了解大自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了解大自然要先了解大自然千奇百怪的物象

大自然界中景物的形态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抓住景物的这种区别才能够更好的再画面中体现出来。通过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在画面中的不同摆放的位置,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2、了解大自然还要了解大自然中光的影响

光对景物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光影的不同影响物体体现出的形态和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在画面上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只有抓住光的不同体现才能使得画面更加丰富。

3、了解大自然最后还要了解大自然景物的组合

单个物体给人的感觉可能不是很震撼,但是如果一样的景物或者不一样的景物成千上万的摆放在你的面前,哪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所以,要想很好的了解大自然,想从中寻找到创作的灵感就要首先学会观察,细心地观察,认真的体会,能够使我们发现不一样的美。

(三)融入大自然

融入大自然就要将自己看成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一生追求自然中的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有耐心,完全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

著名的英国风景画家约瑟夫-马洛-威廉-透納,对意大利的风光使他十分着迷,他画了约1500张速写。此后,他又三次重访意大利,创作了大量的油画,水彩和速写素描。透納在旅行中寻找艺术的灵感,20年代他几乎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在英格兰和欧洲大陆各地的旅行交替进行。在其留下的数量巨大的速写与素描中,可以看到透納在自然中永不衰竭的创作热情。

二、亲近自然对于美术创作情感的影响

卢梭,作为巴比松画派最为显著的画家,其画风沉郁深穆,尤其擅长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其代表作《橡树林》出色的刻画了阳光下草地和浓重树影中嚼草饮水的牛群,兴趣盎然,美不胜收。

每个人在面对不同景象的时候,其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置身于一片茫茫的草原时,眼前的空旷和一望无际的景象会让人产生很多遐想和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所以,在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如果画面上的景色只是一种想象,那么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会缺乏感情,平淡无奇。只有带有真实感情的时候去作画,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有内容和情感。

自然界中本身包含了很多美丽的景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观察,要去体会,去感受其中的奥秘和其中所包含的感情。然后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单纯的艺术品种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很少,会使人看了有一种置身真正自然界中的感受。我们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无穷无尽,其形态千奇百怪,不同的景物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只有真正置身在大自然中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作为艺术家,更要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才能够创作出更好更具有灵魂的作品。

三、感受自然的千变万化,抒发属于自己的情感

一个艺术家,在自己不同情绪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作品呈现,在创作的时候会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只有结合了自然地美和自己本身情感的抒发才能创作出更加人性化,更加富有灵魂的作品。这种艺术创作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达到的,如果只是机械的复制自然界中的景色,那和用相机直接拍摄基本没有区别,最多是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美术功底的深厚。“只会机械复制自然地人称为画匠,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感情的人才能称为艺术家”这是近代近代一位美术学者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画匠和艺术家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区别使得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家很少,而追求艺术家这种境界的人要不断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要不断从自然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

杜比尼,巴比松画派中外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春天》《六月的原野》以分离、复加的大笔触抒写阳光明媚、春天拂煦的景色。后来,水成为他画中的灵魂,并以此赢得了“画水的贝多芬”的美誉。 太阳光,众所周知,是由7中颜色组成,其实,自然界中又何止7中色彩。真正的色彩是无限的,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景物是同一种色彩的,所以只有多观察,多于自然接触,才能真正寻找到色彩的真谛,对于美术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才能够发挥的更好。

1、不同的景物形体是不相同的,只有观察到景物细微的变化和不同,才能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内容。

2、不同的景物色彩是不相同的,只有抓住景物色彩的变化,才能使得艺术家更好的运用手里的画笔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

结论

亲近大自然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艺术家本身也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的心性去配合大自然中的美,才能创作出更加能感动人的作品。

一、培养自己的耐心,长时间去感受自然界的美

耐心,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只有有耐心的艺术家才能够使得自己的心性平和,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的真谛,才能体会自然界中的美。美术创作是一个长期的细活,必须培养自己的耐心才能更好的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

自然界中不为人知的事物多不胜数,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色彩,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同,才能在创作中更好的表现出不一样的作品。

三、培养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感情更加丰富

事物的形体可以用眼睛看到,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景物在画面上表达出来,但是这样的作品没有灵魂,只有融入自己的感情,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亲近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中景物的情感、性格,观察阳光下景物的色彩变化可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富有情感,更富有变化,更富有科学性、观赏性。

参考文献:

[1]袁富林《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

[2]中国青年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上一篇:写实绘画刍议 下一篇: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