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时间:2022-07-30 02:36:09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在参加江苏省历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观摩了三节《抗日战争》公开教学,感触良多,获益匪浅。三位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的教师:西交大苏州附中殷莲子老师、南京市文枢中学王德文老师、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曾婧老师的课精彩纷呈、各有特点。但也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把情感教育的目的公开说给学生,而不是通过历史的情境和细节来促使学生去感悟。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却很难实现对其进行量化与评价。通过观摩三节《抗日战争》公开教学,就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

《抗日战争》一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是:控诉侵华日军罪行,哀悼战争中死去的国人,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同时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理性的认识: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深一层次的话,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去灾难,二战是全人类的灾难,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生命。三节公开课的目标更多在第一个最浅的层次,忽略了后面更深的层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一些基本的内容:爱国主义、抗挫折教育。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以往历史课情感教育中忽略的某些维度,如国际意识、爱的教育、情感的自我调控、生命教育等。

二、要挖掘教学素材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要素,对其进行情感因素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教师更系统地认识教学中的情感现象以优化教学。教师要建立新的教材观,即把教科书看成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材料,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教育资料。三位老师的公开课在这一点上做的是比较成功的。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要使学生情感的波动随着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教师的情感也要不断变化。优秀的教师会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历史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喜爱融入教学内容中并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态度、价值观,这种影响会远远超出说服教育的力量,会是持久的,乃至终生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要多样化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不可能再现,单靠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传递和课本内容,很容易让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易游离于课堂之外,丢失历史课堂的活力和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历史无法再现和中学生对历史要求形象直观的这一矛盾。在制作课件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各种史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神入”历史。观摩中,三位老师的多媒体利用也有区别,王德文老师没有制作完整的课堂课件,多媒体用于史料呈现,课堂教学灵活度高。

2.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创设情境

如图片情境、文字情境等。以“图”入境即通过历史图片中的特殊语言,把时空的变幻与历史的瞬间定格,展示给学生,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观摩中,殷莲子老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以“情”入境,触发学生情感。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曾婧老师关于滇缅公路的修筑介绍就达到了这种效果。以“趣”入境,激发学生情感。认真钻研,创设一些趣味情境,历史课将变得趣味无穷,激发学生情感。

3.充分利用家乡史料进行直观教育

在教学建议中要关注地方史,让学生讲一讲身边的抗战史,激发课堂思维。把这些乡土故事讲给学生听,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热情,还可以利用从自己家乡走出的伟人的英雄事迹鼓舞学生。既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又加深热爱家乡、心怀祖国的教育。观摩中,殷莲子、王德文老师的教学都涉及苏州抗战的内容,体现了这一方法。

4.充分利用社会时事热点教育学生

高中的历史学习应该结合政治,联系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养他们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教师要抓住教育的契机润物于无声。教师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记住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年代,在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而是引导学生慢慢地去接近历史的灵魂,汲取智慧,感悟历史中的道与理,更是感染、熏陶、引导和塑造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艺术性工作。

上一篇:扎实基础 开发潜能 下一篇:浅析“公开课中的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