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细节巧治感冒

时间:2022-07-30 02:05:31

重细节巧治感冒

感冒,自古至今都是常见病。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注重观察细节、善于总结经验,巧治感冒的故事,至今仍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次,三个做小买卖的人在路上遇到了倾盆大雨,其中,两个被雨浇病了,都来找张仲景看病。他们都说觉得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

张仲景根据过去的经验,心想:“准又是感冒了。”他给两个病人摸了脉。第一个病人的脉跳得不快不慢,轻轻一按就摸到脉搏,手腕上还有不少汗水。第二个病人的脉虽然也容易摸着,但是跳得较快,脉管紧张有力。张仲景想,病情病因都差不多,按照治感冒的经验,只要发发汗就行了。于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汤,药量都一样。

第二天一早,张仲景先去看第二个病人。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已经好了一大半。张仲景嘱咐他再吃一帖药,再发点汗就会全好。张仲景以为第一个病人一定也差不多,跑去一看,结果是这个病人吃了药确实也出了一身汗,但病不但没好,反而比昨天更厉害了。

张仲景暗暗想:“这就奇怪了,两人都是感冒,吃的都是一样药,为什么一个好了,一个反而严重了?”他把昨天看病的情况仔细回忆了一遍,两个人症状相同,只是脉跳有些不同,脉管的紧张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差别并不明显。想来想去,他才恍然大悟:“哦,对啦!我没有注意到一个有汗,一个没有汗。没有汗的病人,吃了药发了汗就好了。另一个病人原来已经出汗了,吃了药又出了不少汗,可能是汗出得太厉害了。”于是张仲景改用另一种汤药,叫做桂枝汤。病人吃了,果然也好了。

此后,张仲景遇到感冒病人,就仔细加以区别:凡是病人已经有点微汗,脉有些浮,但是跳得不快,这就是伤风,就用桂枝汤;如果身上没有汗,脉虽然也有些浮,但是跳得快,脉管绷得紧,那就是伤寒,是受了寒引起的,就用麻黄汤。

经过进一步实践,张仲景又把感冒受寒的病症分成六类八型。像用桂枝汤的那一种,就叫虚症,而用麻黄汤的那一种不出汗的感冒,就叫实症。张仲景把伤寒感冒这么一分类型,就把原先“辨证论治”的方法发展得更具体了。

随着岁月的变迁,医生在治感冒伤寒时,只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找出属于哪一种类型,再对症下药,就很容易把病治好。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乃至世界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为了纪念他对医学的贡献,人们把张仲景尊称为“医圣”。

现代人感冒后,常常自己到药店选感冒药,所以,选药时一定要注意症状细节,才能为感冒选到对症的药。

上一篇:如何培养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中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