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力客户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建立及应用

时间:2022-07-30 01:59:05

新时期电力客户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建立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A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6302

供电企业向用户收取电费,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对于电力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一时期,困扰电力部门的电费回收难问题近期又有所抬头,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电费回更是营销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每个月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难问题产生的背景,提出通过对电力客户的信用评价进行积分划分风险等级,建立电力客户电费回收预警机制,提前发现电力用户欠费的苗头及征兆,对电力用户电费回收风险进行预警,希望能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借鉴。

一、电费回收难产生的背景

1、电费保证金制度的取消加剧了电费回收的风险。

电费保证金制度曾经为电力企业确保电费回收、不形成呆死帐提供了最后保障。1999年底,国务院明令取消了执行十余年的电费保证金制度,电费保证金制度的取消加剧了电力销售的风险。

2、近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一些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破产倒闭,使得电力购销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影响到电费的正常回收,增大了电费回收的难度。

3、电力法规一些条款的滞后已明显不能适应目前供用电双方电费结算的实际需要。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交电费的,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交仍未支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按此规定,供电企业对欠费户采取停电措施的最快时间,也要待欠费户用电两个月之后。对一些大宗用户,如果其经营状况出现恶化,而电力企业仍在其用电两个月之后再按照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供电企业将不可能实现电费月清月结,还可能付出形成大量陈欠,甚至坏账的沉重代价,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4、政府行政干预。

个别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为,使供电企业不便采取停限电手段催收电费。这类电力客户大多用电能量比较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又是纳税大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制定了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当受扶持的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电费就变成了这些企业的一种“补贴”。

5、用电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的压力增大。

近年来用电企业维持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原材料的价格不断走高并伴随大幅波动,企业生产计划难以安排;二是员工忙时难招、闲时难留,难以安排长期生产计划;三是成本上升无法控制,如人民币汇率变动、材料价格波动等。

6、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增大。

银行是否放贷、是否续贷不确定,难以安排财务计划。工人工资发放不及时引发的风险,债权、债务矛盾引发民事案件风险增多,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增大。

7、企业“最后一个生产月”电费风险大,难以控制。

一些企业在生产不能继续的情况下,无法再生产经营,停产前最后一个生产月份使用的电费往往难以追缴。一方面企业经营恶化,没有能力支付费电费;另一方面企业已停产不再用电,企业没有支付电费意愿。

二、对电力客户的信用进行评分―-电费预警的基础

国内外的评估机构在实践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其中定性评估法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特点是主观性较强,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则相对较弱。定量评估法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数据为分析基础,通过数学模型来测定信用风险的大小。这种方法过多依赖刻板的数据,对于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状态,时间越短,准确率越高,反之越低。取舍上述两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目前的国际上通常使用综合评估的方式,综合评估法基本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要求对评估对象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该方法现已为世界各大评级公司所采用,它代表了当今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发展的主流方向。

企业信用的信息非常广泛,包括被评对象的财务状况、收入状况、营运状况、竞争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经济环境及其他与信用相关的方方面面。由于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属供用电关系,客户的商业信息大多数为电力企业所不掌握,供电企业的信用管理主要服务于电力客户的电费按期偿还能力,针对电费预警需要,对于一些无关或次要项目不作为参考,而主要选择能判断企业电费支付能力的关联信用,包括电费支付信用、安全生产信用、规范用电信用、工作配合信用、持续经营信用、发展趋势信用。

1、电费支付信用:主要是指电力客户支付电费情况。

2、安全生产信用:包括客户安全生产措施,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安全运行、维护等。

3、规范用电信用:主要是指客户执行《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用电营业规则》等电力法规的信用。

4、工作配合信用:客户与供电企业工作配合、协作、支持情况。包括调度合作、用电检查合作、抄表收费合作与需求侧管理合作等。

5、持续经营信用:电力客户持续生产经营能力。

6、发展趋势信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的一种判断。

对电力客户的信用进行评分的方法:

设定电力客户基础分数为为100分,在此基础上按照信用评价参考项扣减或增加相应分数。

(1)电费支付信用:占60分。

供电企业当前主要需要解决的是企业拖欠电费的问题,因此,电费支付信用占比重较大,占60分。

一般客户:以规定缴费日为限,一般为每月25日,最多到月末日为止。到期缴纳该项得满分,在规定缴费日之前每提前一天缴费加0.5分。

分次结算客户:以合同规定的结算缴费日为限,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结算时间和缴费数额,每提前一天足额缴费加0.5分,每滞后一天缴费扣1分;低于结算额10个百分点扣1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月末结零根据合同规定,与一般客户相同。

欠费客户:超过月末日交纳电费的客户视为欠费户,每滞后一天缴费扣1分。拖欠3次欠费的客户扣本项10分。拖欠5次以上,扣20分;拖欠8次以上的,该项记录为0分,若事后补齐所欠电费,该项记录为20分。

电费催收:分为远程催收和当面催收两种。远程催收包含电话或短消息催收、电子邮件催收、传真催收,一次扣0.5分;当面人工催收一次扣1分。

(2)安全生产信用:占10分。

执行调度规程:拒不执行调度命令者为0分,执行调度命令不力者每次扣3分。

执行安全规程:客户违反电力安全规程,每发生一次扣3分。

责任事故:由于客户设备系统接地引发障碍,每发生一次扣3分;线路跳闸:每发生一次且重合不成功扣2分,每发生一次且重合成功扣1分;安全运行周期:客户安全运行天数达到一年加2分;

设备管理:客户电气设备超过试验周期或未更换试验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发现一次每次扣1分;由于客户原因造成负控装置运行故障,每发生一次扣1分。

(3)规范用电信用:占10分。

窃电:每发现一次扣5分。

违约用电:包括擅自改变用电类别;擅自超过合同约定的容量用电;擅自使用已同供电企业办理暂停手续的电力设备和启用已被供电企业查封的电力设备、擅自迁移、更动、操作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设备、电力负荷控制装置和供电设施以及供电企业约定调度的客户用电设备;擅自迁移、更动、操作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设备;擅自迁移、更动、操作供电企业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未经供电企业许可,擅自将自备电源并网或引入、供出电源。以上每发现一次扣2分。

(4)工作配合信用:占10分。

用电检查工作配合:不与电力部门配合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

电能计量和负控工作配合:不与电力部门配合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

抄表、催费和收费工作配合:不与电力部门配合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

其它必要工作配合:不与电力部门配合的,每发生一次扣0.5分。

(5)持续经营信用:占10分。

是指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社会信誉、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综合体现,具体到电力电费回收需要,考虑电力企业信息数据可掌握情况,选取以下项:

用电量:同比或环比没下降20%,扣1分。

设备停用率:使用设备(非暂停容量)每低于总容量(契约运行容量)20%,扣1分。

工资发放:企业职工工资当月未能发放扣3分;当月未能全额发放,扣2分;当月延期发放超过10日,扣1分。

(6)发展趋势信用:占10分。

出现银行断贷、兼并重组、、重大变故等事件,每项扣5分。

三、划分电力客户风险等级―电费预警的依据

根据动力用户信用得分的多少,将客户电费风险等级划分为六种,分别为:微弱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严重风险和灾难性风险。

1、微弱风险:100分以。基本无风险。

2、较小风险:80-100分。存在风险,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3、一般风险:70-80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小。

4、较大风险:40-70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较大,但造成的损失程度是可以承受的。

5、严重风险:30-40分。有两种情况,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风险造成的损失大;二是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很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灾难性风险:30分以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发生将产生灾难性后果,无法承受。

风险类别分析:

(1)微弱风险:企业信用程度高,欠电费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极少不良记录,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

(2)较小风险:企业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但是可能存在一些影响其未来经营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削弱其盈利能力和偿付电费能力。

(3)一般风险:企业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该类企业的信用记录正常,但其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及未来发展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付电费记录有波动。

(4)较大风险: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该类企业具有较多不良信用记录。

(5)严重风险:企业信用很差,经常拖欠电费或窃电。

(6)灾难性风险:企业信用极差,基本无信用,属于长期拖欠电费的客户。

四、措施干预--电费预警行为的实施。

(1)对于微弱风险、较小风险的客户,供电企业对其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将原来大用户抄收员升级为客户经理,全面负责解答用户的一切用电问题,解答不了的负责协助用户联系对口单位。提供上门受理用电申请并现场办公落实用电方案。并根据用户每个月的用电量构成提出合理的用电建议,协助用户采取科学合理的用电方式以降低用电成本。采取上门收取电费的方式,对月末的发行明细及发票采用上门送达方式,免费提供检修试验服务、需求侧管理服务等。

(2)对于一般风险、较大风险的客户,将电能表改为预付费式电能表,缩短电费结算时间。或通过远方控制终端--负荷监控装置,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实现远方抄表和远程遥控限电,在电能使用上实现先购后用。增加用电检查次数。在签订供用电协议时,附加信用方面的补充协议,签订电费分次划拨协议、预购电协议、电费缴纳保证书等。

(3)对于严重风险和灾难性风险等的客户,除考虑针对一般风险、较大风险的客户的政策外,还可要求其提供以实有资金作为保证的事前保证,或要求其提供以事前承诺作为保证的事后补偿,一般对协作银行采取授信管理,发生损失后由供电企业向担保机构申请补偿。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极个别故意拖欠的大客户,派人进驻企业,监督了解其经营实情,以便及时把握时机回收电费,必要时可进入法律程序,通过法律手段有理有据地依法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

四、实施电力客户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效果

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电力客户缴费的积极性,遏制了拖欠电费现象的蔓延。改变了过去在客户欠费管理工作上层次不清、重点模糊的粗放的模式,突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提前锁定高风险客户,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欠费干预,能有效降低新时期电力用户欠费风险。

上一篇:车号识别系统在天津南环铁路中的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雷雨与降雪天气下的地面测报工作技术难点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