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30 01:07:44

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城市道路中,随处可见检查井井盖周边有裂缝、坑槽等现象,这不仅影响道路的整体性,更影响整个城市的美观及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本文对城市道路中检查井井盖周边路面出现的病害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步进行,才能得到相应的完善。道路是城市的动脉,与人口状况、工商经济乃至社会形态均有密切的关系。在城市道路中,随处可见检查井井盖周边有裂缝、坑槽等现象,这不仅影响道路的整体性,更影响整个城市的美观;也影响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常常因此引起行使车辆跳车,同时也影响了行车速度;最重要的是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井周破损严重形成路面的障碍,在行车中常会出现车辆急停或躲闪,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 检查井井盖周边病害原因分析

导致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井损坏的原因错综复杂。同种病害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它受交通、气候、材料、施工、养护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检查与分析发现,检查井及其周边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2.1 自然沉降

我国的检查井主要以刚性材料为主,比如砖砌井、砌块井或钢筋砼现浇井等,抗压性能比较好,而道路的路基几乎全都是由自然方和回填土所组成的,以刚性材料为主的井在可塑性较强的土路基中,长时间的受到雨水或地下水的侵蚀以及无数次的冻融,从而形成了不均匀的沉降,反射到面层上就会形成井周边路面的龟裂、沉陷。

2.2 施工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技术水平有限,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导致检查井强度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此外,检查井的施工开挖工作面过于窄小,而在施工结束土质回填过程中直接将土翻人,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同时夯实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人工操作又无法保证回填土压实度,不能满足压实的要求,这些原因均会导致后期井边周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2.3 交通因素

检查井在施工完成后与路面总会有一定的高差,当车辆荷载经过时,井盖不仅要承受车辆的自重,还要承受由于井座与路面物理高差而产生的冲击力,同时会在井盖及周边产生应力集

中及应力重分布,在井盖周边产生较大的剪切应力,这样就会加剧井盖的下沉,而剪切力也会造成周边路面的开裂。随着近年城市人口、车辆的不断增多,大量载重、超重汽车更成了道路中检查井井盖所面临的挑战,井盖周边要承受高于设计荷载数倍的重量,这就更加剧了井盖周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

2.4 养护不周

在后期的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由于长期排水不畅、淤泥累积,当暴雨来临时,可能会堵塞管道而导致污水由井口外溢,浸泡路面。此外,井周边路面有小破损没及时处理,进一步会影响到井周边的回填土,加速了检查井和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3 病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城市道路的检查井,不论雨水检查井还是污水检查井,以及电力电信等其他管线设施的检查井,是城市道路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道路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美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1 提高设计标准

在严格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当地未来的交通、气候等多种因素进行预测。由于大部分道路中间主要用来行驶车

辆,荷载比较大,在设计时可以尽量避开行车道而将其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中。.此外选用砌井材料时,尽量避免使用红砖,首先红砖的生产就是一种环境污染,要从根源治理就必停止使用红砖;其次,红砖跟砌块和混凝土相比强度较差。井外壁50~100 cm范围内要采用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砂石材料,进行分层回填。道路结构层部分改用现浇混凝土井筒等。

3.2 加强施工管理

首先,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o8)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在供货商提供各种原材合格证书的前提下,必须进行抽样送检,待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砌井和回填时的工作面,遇到软土地基时采取挖除后换填沙土材料或水泥混凝土等高强材料,确保井室的基础坐落在坚实的土基上,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在回填过程中,要控制好回填料的质量,采用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砂石材料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5—25 cm,并采用冲击的方式进行夯实,确保夯实后与周边成型后的土路基高度基本相同。

在面层施工开始时,要先用钢板将井掩盖并做记号,待首层水稳层摊铺过后开始挖井,井坑深度为挖出回填时的骨料为止,井坑的直径至少要大于设计井内径的100 cm以上,然后采用混凝土进行现浇井筒。摊铺第二层水稳层时也采用以上方法,逐层浇筑混凝土井筒。井盖的厚度一般是10 cm,所以在浇筑第二层井筒时要稍比水稳层高出2 am左右,最后在摊铺完细粒式沥青面层时,用2 cm左右的水泥砂浆找平井盖。按以上方法施工可确保井盖周围不会有明显下沉,可大量减少井周边路面的龟裂及沉陷。

3.3 新材料的替换和使用

使井盖周边路面产生龟裂及沉陷等诸多因素中,井盖的材质也起了决定性作用。井盖使用不当会增加井座破损率,进而引起沥青混凝土出现松动、开裂,导致井盖周边的路面过早破坏。近年来有许多新型的井盖产生,可能由于价格较高或是施工工艺较复杂大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有一种叫可调试防沉降、防盗井盖,它的设计比较适合旧路改造或是井盖周边路面养护。可调试防沉降、防盗井盖的工作原理是:井盖与井室的连接改为轴承式,来自上部的压力被分散到道路的结构层上,可使井体所承受的荷载减少80%以上。它的施工工艺较快捷,便于在道路养护施工中使用。比如无需预制大型混凝土底座,井盖可将荷载转移到路面结构层上,井盖可与沥青路面一同碾压,确保路面平整,施工快捷,一次性施

工完毕,无需放路障进行养护,可立即开放交通,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

3.4 加强后期的管理与维护

市政部门应联合交警严查并限制超载车辆的通行,确保荷载在井盖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应定期检查巡视,及时发现井盖周边出现的问题,并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3.4.l.检查井井室底板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底板.为避免偏心荷载导致检查井基础受力的不均匀(减小不均匀沉降),靠近井筒一侧(转角处为两佣)的检查井底板伸出井壁的宽度应大于其它侧底板伸出井壁的长度。

3.4.2.检查井地基应特别考虑井筒处地面括荷载对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地基同一高度处修正后的承载力应高于相应道路地基的承载力。当检查井井室很小时应加大检查井井底板平面尺寸,以减小基底应力,与路面有相同的沉降。

3.4.3.检查井井室盖板应具有一定厚度.检查井盖板的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和裂缝控制的要求,对挠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盖板只要具有一定刚度(厚度)即可避免其固有频率与其所受车辆前中后轮对盖板受迫振动频率接近产生的不利影响。

3.4.4.加强路面井盖的稳定构造,井盖支座下部设置钢筋混凝土井圈,钢筋混凝土井圈与井盖支座采用可靠的螺栓连接(如图9),或将井盖支座与钢筋混凝土井圈浇注成整体(如图10,柔性材料抗压强度应低于道路结构层抗压强度)。井圈外边直径一般不宜小于井筒外径+600n蚰,井盖支座下部井圈厚度不宜小于150r舯,井圈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30,一般应满足抗冻要求。在施工要求时间紧时.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混凝土应采用早强快硬混凝土。井圈下部伸出井筒部分应填适量环状倒三角形c15混凝土肥槽。该措施一方面有利于道路井盖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路面荷载作用到井盖后比较均匀的分散。

3.4.5.检查井井筒宜采用模块井筒或钢筋混凝土井筒,这样井筒周围土体容易压实,不容易存在死角。施工中所选井盖应确保盖座之间在使用过程中接合严密,又便于开启,这有利于减小井盖受冲击时对其周围维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3.4.6.应选用易压实、内摩擦角较大的土回填.以增大土体与检查井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施工中应精细施工,严格控制,确保回填密实度和井盖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实际工程中,检查井常见病害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害原因比较复杂,本文从检查井病害结构性原因、施工类原因和材料原因进行分析,据此从地基基础、检查井底板尺寸、盖板剐度、回填土质量及施工控制、井盖稳定构造等方面提出了处理措施,希望对今后检查井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善勇.刘艳萍.城市道路路面检查井及井周病害原因和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0(17).

[2]齐雅敬.井盖下沉与相关道路质量通病的防治[J].市政技术 2006(04).

[3]孙永娜.SUN Yong-na 浅析检查井在城市道路中的病害[J]-山西建筑2010,36(25).

上一篇: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加热 下一篇:基坑护壁与单侧支模结合施工地下车库外墙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