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招投标市场发展成就\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0 11:31:44

长丰县招投标市场发展成就\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长丰县招投标市场经过三年多的逐步规范、完善、创新,现已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道路。但是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部分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调查,力求找到破解之策。

[关键词]长丰县;招投标市场;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13-02

1 长丰县招投标市场取得的主要成效

1.1创立了全新的招投标体制

近年来,长丰县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成立了“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招投标专职工作机构,县招投标交易管理委员会是全县招投标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招管办具体负责全县招投标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招投标中心负责全县集中统一的招投标交易事项的服务。整合了原有相关部门的招标采购工作机构,率先在全市组建了县级综合性统一招投标平台,对全县招标采购实行扎口式管理,集中进行规范化交易。实践证明,改革是成功的,成效是明显的。县招管委在组织全县招标采购工作中,很好地起到了决策、协调和领导作用。县招管办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宣传防范全面,管理措施有力,县招投标中心在工作中坚持做到热情、周到、快捷、高效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长丰县招投标工作初步实现了规范化运行。

1.2建立健全了各项招投标制度

三年多来,长丰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招管办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活动的处理规定》、《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招投标规避控管暂行规定》、《违反招标投标规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标后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管理文件。对全县招标采购的管理范围、方式、方法、运行规程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推动和规范招投标工作的制度体系,长丰县招投标工作步入了依法行政、长效管理的轨道。

1.3严格控管了招投标行为

项目招标按照既定的规则集中统一办理,由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对项目受理、信息、编制招标文件、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公示等业务运作流程进一步明确,操作细则不断完善,实现招标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强化投标企业资信等级考评,实施市场限制准入,加大对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打击力度,有效净化了招投标市场环境。在业务办理中,通过采取大小有别、限时办结、特事特办、一次确认、整合打捆、并联作业、简易操作等方式,加快项目办理时间,实现业务办理顺畅高效,为项目加快建设进程赢得了宝贵时间。

1.4形成开放有序的招投标市场

长丰县招投标中心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作用,面向全国建筑市场公开招投标信息,凭借业已形成的“三公一诚信”品牌,不断聚合潜在投标人资源,培育拓展招投标市场空间,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不仅省内许多大企业如安徽省建工集团、安徽省三建公司,而且众多有实力的如江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外大企业也纷纷参与长丰县项目建设,甚至一些“央”字头、“国”字号如中化集团、中城建、中十冶等知名企业也来我县参加角逐,招投标市场呈现出竞争充分、竞价合理、千帆竞发的良性发展态势。

1.5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0年年底,共办结招标采购项目1737批,成交额达2353亿元,节约资金5.34亿元,资金节约率22.7%。其中:建设工程747批,预算额21.97亿元,成交额16.81亿元,节约资金5.16亿元,资金节约率23.5%;完成政府采购928批,预算额达1.24亿元,成交额1.1亿元,节约资金1354.4万元,资金节约率11%。长丰县招投标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广大招投标人的一致肯定,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市县纪委和招投标同行纷纷前来考察交流,众多主流新闻媒体更是对长丰县招投标工作予以多层面深度报道。招投标工作实现了“零有效投诉”,呈现出阳光和谐、规范有序的发展态势。

1.6较好实现了源头治腐的目标

在项目集中统一交易中,实行由招标人、招管办、纪检监察、监督员等“四位一体”的监督,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强化对招投标的过程监督。规范业务办理程序,做到信息公开、机会公平、结果公正、诚实信用,破解过去招标由中介机构时的“中介不中”难题,彻底实现招投标过程的“阳光操作”。几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组建招投标统一平台是实现源头防腐的有效措施,从体制上不仅规范了招投标行为,树立了项目招标的正气,达到了源头防腐保护干部的作用,而且优化了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项目设计脱离了现场实际。一些项目由于设计时间短,勘察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设计存在严重不足,既造成了不必要的变更的发生,给招投标结果大打了折扣,也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二是部分施工企业履约不足。少数中标企业在施工中不遵守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项目经理、“五大员”等管理班子不在岗情况突出,一些项目的施工工期、质量、安全等保障措施跟进不力,不符合合同约定。三是监理企业存在不作为现象。部分监理单位不按约定对所监理项目实施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对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及“五大员”缺岗现象视而不见,不记录、不反映,听之任之,有的项目派驻监理员业务不熟悉,很难起到监理作用。四是项目工期滞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准备不足、拆迁补偿、现场水电协调等因素制约,施工企业不能按计划进度序时推进,存在工期滞后现象。五是建设单位责任意识淡薄。有些建设单位怕得罪人,推卸合同甲方管理责任,对项目实施过程疏于管理,错误认为招管部门是标后监管的第一责任主体,致使部分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顶岗及施工进度延期等违约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造成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3 意见和建议

3.1强化建设单位标前标后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应提前将项目进场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对招标所需各类资料应超前准备齐全,特别要细化项目前期勘察设计,保证施工图设计完整无误。同时应加强招投标项目的合同管理和过程控管,坚持项目经理押证制度,试行项目经理指纹考勤制度,对项目经理、“五大员”到位情况进行考勤,严防不到岗及顶岗现象发生。加强监理人员考核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专业监管职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2畅通渠道,强化项目标后监督

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参加的标后巡查制度,坚持对中标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施工现场实行定期跟踪检(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尽早发现,尽快处理。民生等工程施工过程试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监理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标后监督。

3.3建立标后监管联动协调机制

标后监管需要多方合力。在标后监管中,由于无行政执法授权,县招管办虽然每周实施标后巡查,积极加强协管,事实上仍难以对违规企业实施强管和有效惩处,因此,建议建立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旬调度例会制度,由主管部门牵头,县纪检监察、建设局、建管局、招管办等部门参加,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认真落实县政府办《长丰县建设工程标后管理暂行规定》(政办[2008]73号)文件规定,各监督责任单位都应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建设(业主)单位应切实负起标后工程实施中的监管主体责任,按照企业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对中标企业进行监督;各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按照职责划分,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合力推进项目标后监管。

3.4组建专门机构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监管职能

为解决建设单位在人员、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的很多不足,建议在总结代建制经验的基础上,不妨参照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局的机构模式,组建成立我县统一的重点项目建设专管机构,作为项目实施和监管的主体单位,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上一篇:大型百货店开业初期提升顾客流量的策略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