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人员国际化培养

时间:2022-07-30 11:05:14

高校行政人员国际化培养

一、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大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功能上与教学科研人员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行政管理人员也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具有国际视野的行政管理服务人员无疑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国际化的进程。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高校往往更加强调教学人员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学校和院系层面通常设有专门的处理国际化事物的职能科室,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往往受到忽视,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建构世界一流大学的软肋。国际化作为当前高校发展的一种理念,应该融入到高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到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生活当中。因此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全面理解学校的国际化决策意图为前提。当前高校把国际化推进的落脚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引国际师资和国外留学生;(2)输出留学生;(3)建立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关系;(4)举办高端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吸引国际师资和国外留学生方面,高校必须要营造能够吸引国际师资和国外留学生的校园环境,包括外语课程的开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的构建。而能够保障这个群体在国内长期工作和学习的前提除了前沿的学术研究,还必须给他们营造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氛围。除了工作和学习,在生活上同样与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学生输出也是评价高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至少可以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1)高校自身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2)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能力[1]。鼓励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深造,历来是我们国家和高校所倡导的,但具体工作却要靠大多数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来落实。学院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同样也充当着培养者的角色,虽然这种作用相对于授课教师不是那么明显,但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国内现在有很多研究型高校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而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必须要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在这里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就被凸显出来。在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问题上,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这种关系确立之初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或者相对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来说发挥的作用要小得多。但是一旦关系确立,在维持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则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下人才流动更加随意的形势下,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于教师工作单位更加固定,对一个学校来讲,更有利于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举办高端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高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举办一届成功的国际学术会议,除了要求主办单位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号召力,还必须拥有一个对操作国际化事务相当熟练的行政管理人员团队。从大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海外办学已逐渐成为教育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学校海外声望,扩大全球校友网络,增加办学经济效益和服务国家外事战略均具有重要作用。能否实现海外办学的顺利运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发挥着比教学科研人员还要重要的作用。对于誓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高校来说,尽早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国际化运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已是当务之急[2]。

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学术自由的层面分析,英国政治哲学家伯林提出的两种自由概念颇具代表性,他认为自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自由,免于做什么事的自由;另一种是积极地自由,可以去做什么的自由,是以做事情、做自己的主人为要旨的自由。伯林提到的这两种自由表面是相对的,但本质上又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阶段又会发生相互转化。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和国际化推进能力提升在高校国际化发展之初,大部分是被动的,服从于高校整个国际化推进的战略之下。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培养国际化视野和提升国际化推进能力已成为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权利,当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寻求国际化推进能力的提升也是他们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致力于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高校也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身上,而应该转变思维,给予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培养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高校财力的扩张成为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现在已经脱离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阶段。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文件,2011年中央财政教育拟支出2963亿元,比2010年增加416亿元,这个数字在将来还会不断增加。其中高等教育支出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仅就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开展优势学科建设,就安排资金717.25亿元。特别是“985工程”的高校在得到教育部大量拨款的同时,又能得到所在地方政府的大力资助,而且近年来,社会捐助高等教育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以浙江大学为例,仅2009年,就获得高达5.89亿元的社会捐助,浙江大学该年度的财政收支更达到了45亿元。以往出国交流和考察只能是大学教授和学校领导的专利,但在现在高校完全有能力资助大批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出国学习和交流,这也是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迈出的坚实一步。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从1999年开始,每年给予该校行政人员奖助金或特别假期,资助他们到本港或海外专科以上的院校进修、受训或开展研究工作。仅在2000年暑期,该校就拨出77万港元暑期海外研究工作特别补助金,供教师夏季前往海外从事研究[3]。

3.终身学习的需要

从进入信息化社会开始,就宣告我们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信息总量的爆炸式增长,知识技能的快速更新,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需求的不断高涨,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高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同样也是走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前列。除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觉地学习之外,高校还会定期组织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包括职前的培训,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以及各种专业能力的培训。这种培训的存在,也使得集中性的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国际化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4.民族文化输出

近代以来,我们在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输入的地位,包括现代大学制度都是西方社会的舶来品。我国在大学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同样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参考和借鉴。而新世纪以来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激发了对本土文化的溯源。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反映到高校国际化过程中,就是民族文化的输出,而且这种输出不是单单停留在出国交流的层面上的民族文化宣扬,而是深入到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先要在国内做足文章,如留学生的输出,留学生的培养,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高校英文网站的建构等。这些行为的主体除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也涵盖了很大一部分的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输出不仅要成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一种自觉地理念,同时也是必须要服从的一种国家战略。从这个层面来讲,民族文化输出,迫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中来。

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分析

从内涵上来讲,高校国际化是指把大学教学、学习、科研、服务和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从外延上来讲,是指大学在教学、学习、科研、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4]。从定义可以看出,选用英文教材和使用全英文授课不是国际化,他们只是国际化的辅助条件,高校国际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理念和服务理念与国际前沿接轨。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知识和技能;另一类是态度和意识。知识方面包括了解专业先进知识、熟悉国际规则、多元文化等;技能方面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态度方面强调要尊重不同文化、公平竞争、友爱合作等;意识方面国际视野、相互依存意识受到较多关注。虽然不同的学者专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在上述几个方面目前已经达成了共识。

四、提升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的操作性分析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对提升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的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重视,是指务必要让学校领导认识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推进高校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指工作推动上的重视,是指学校领导必须要大力支持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提升,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提升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汇聚尽可能多的人才。而且高校必须要制定可以敦促学校领导重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因某一届领导的好恶而影响到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整体推进。

2.人才引进制度的修订

高校国际化虽然不是仅指选用英文教材和使用全英文授课,但有一点是必须的,就是大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国际交往的能力,即必须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首选就是英语。致力于推进国际化的高校,应该从人才引进的源头上就开始把握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择,注重对引进人才进行国际交流能力的考察,如在面试中加入英语口语的环节。国内某些高校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考量,但还主要是把侧重点放在专业的教师队伍上。从人才引进环节注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可以大大缩短对他们进行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周期,同样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3.制定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制度

鉴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制定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培养的制度,把促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能力培养作为学校的一种常规任务来落实。这里面应该包括常规的培训制度,中期的考察制度和后期的评价制度。关于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评价,又必须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国际化的推进是难以量化的,同样,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也难以用数字界定,最确切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定性评价辅以量化的评价。而且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推进能力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部门和不同的年龄段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并且考察标准应可行和易操作。

上一篇:高校行政管理革新探析 下一篇:二级学院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