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30 10:58:24

论化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针对目前化学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的困惑,提出了培养化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通过概念图制作,完善化学学科知识结构;通过专题训练,积累理论性知识;通过教学设计训练,使理论性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性知识;通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积累实践性知识;通过网络资源,积累教学设计经验;通过档案袋评价,激励教育教学能力进步。

关键词 化学教师 职前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前科学概念 档案袋评价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培养职前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即了解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熟悉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熟悉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会联系并运用中学生生活经验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教育活动,创设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等等。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职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目前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如何提高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感受和建议。

1 化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所做出的一种规划。化学教学设计能力是体现化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能力。然而,职前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却存在以下困惑。

1.1 教学目标设计的困惑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对学生具体行为的陈述。然而职前教师由于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和教学实践经验,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1.1 不了解教学目标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作用、测量功能。而职前教师认为陈述教学目标没有意义。比如,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没有看到有哪位老师在课堂上呈现教学目标的。并且职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后,不去评价之前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1.1.2 不会区分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职前教师认为,一直以来,知识和技能是永不褪变的部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区分?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合理安排知识教学和观念情感教学?

1.1.3 不会分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中分模块、分主题介绍了每部分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一句话,怎样分解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何陈述?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如何要求?怎样在课程标准给定的“行为动词表”中选择适合本目标的动词?

1.2 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困惑

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其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但是,职前教师由于没有教学经验,不了解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经常遇到以下问题:

1.2.1 不熟悉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职前教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了解学生在哪些地方会出现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较少考虑学生的情况,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不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1.2.2 不熟悉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已有知识中,正确、清晰、稳定的知识经验能够促进新知识的理解,错误、模糊、潜在的知识经验却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职前教师往往不了解中学生的前概念,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样会导致很多中学生在发现自己前概念和新知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修正,继而影响了后续新知识的学习。

1.2.3 不知道怎么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但是很多职前教师即使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也不会用。如仅仅是在课初通过回忆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知识;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用旧知识解释新知识的教学环节却被忽略掉了。

1.3 教材分析方面的困惑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处理,既要分析本课题内容在本节、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前后联系或者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又要分析本课题内容对学生认知结构、能力训练和品德修养的作用。然而,职前教师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只看本节内容,很少对本节所在单元、模块知识体系进行详细了解,也很少分析知识的价值,阻碍了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养成。

1.4 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的困惑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如何将教育理念变为用化学知识、化学语言表达的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是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主体的中介。

1.4.1 学科知识层面

化学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理解化学科学。化学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化学科学、把握化学科学,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理解化学科学的前提条件。化学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内容知识、化学认识论知识、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化学内容知识和认识论知识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化学基本观念决定着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影响着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而职前教师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本课题知识是什么,而不去考虑本课题知识在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知识的学科价值、知识的产生、学生认知产生过程,更不去整体把握化学科学认识的基本任务及其方法论、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1.4.2 教学方法层面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的可能性,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职前教师在大学中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并且已经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当自己组织教学时,更多地也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过多地考虑是否符合学生认知顺序,是否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一篇:厚积薄发铸名师 下一篇:都是教学媒体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