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金属行业如何突围

时间:2022-07-30 10:25:34

再生金属行业如何突围

去年以来,再生金属行业起伏跌宕,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减、停、关,一些企业走上兼并整合、资本运作道路,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统企业带来新的冲击和改变,面对这些新变革新情况,再生金属行业应何去何从?为解答这些问题,加快推行业进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和绿色发展,11月7日至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在广州召开“第十六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1300余名海内外企业代表和业界人士围绕行业的市场变革与应对、创新模式与扩大应用等热点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行业稳中向好

产业呈现新的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总体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总体趋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任旭东提到,面对今年市场不利条件,再生金属行业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化解产能过剩;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加强管理,通过降本增效等举措,推动产业稳定运行,“2016年总产量预计可达1370万吨,比2015年增长2.8%。”

“得益于金属价格的震荡回升,企业经营状况略有好转。”任旭东表示,由于市场价格的恢复,企业生产逐步回升,市场投资热度提高,特别是铝的价格逐渐恢复,再生铝企业经营有所好转。

再生金属产业整合与集聚效应也开始显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王吉位指出,目前,再生金属产业结构正在由原来的三角形――“上面的大企业很少,下面的小型企业很多”――逐步转向“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模式,近年来,中型以上企业增速较快,随之带动了企业产能、装备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令我们高兴的是,近几年我们在一些再生金属企业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的设备都是国产的,我们的设备国产化速度正在加快。”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马荣说,整个再生金属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管理水平都有了提高。此外,“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大家对产业的信心较高,对产业充满了希望。”王吉位表示,国家在环保政策上越来越严,对生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这无疑也是为再生循环产业注入强心剂。

再生金属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有色金属回收总量同比增长9.8%,进口废物同比下降7.2%。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铜废料同比下降8%,铝废料同比下降14%。“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四机一脑’等已经到了报废高峰期,未来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将以国内为主。”王吉位表示,出现这一局面,跟发达国家的金属废料出口开始向印度、东南亚等国家转移有关,“未来,我国进口金属废料将不断减少。”

不过,虽然国外一些再生金属公司开始把眼光投向印度、东南亚国家,但是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废金属采购市场,“东南亚国家采购的产品不够中国全面,而且产业发展缺乏持续性,中国在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地位难以取代。”国际回收局有色金属部总裁乔为智表示,这使得国外对中国再生产业的关注度依旧非常高,合作交流已经从原来单纯的原料采购发展到了装备合作,甚至是一些项目的引进合作。“我们的一些企业也逐步把一些初级拆解业务和装备,在周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布局,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原料分选、初级加工,然后再以产品形式回到国内市场。”

问题有待解决

行业回暖尚需时日

“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行业回暖尚需时日;行业科技创新亟待提高,发展后劲亟待增强;企业环保意识、规划意识有待加强;回收网络还不健全……”尽管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有所回升,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尚福山认为,近两年这些问题依然会存在,整个行业的回暖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马荣也指出,再生金属行业门槛低,很多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从事的主要也是拆解等简单的工序,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比较弱。“行业还需要延伸产业链,发展产品的深加工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宁表示,目前国内有色金属对外依存度依然较大,这与国内废金属回收体系尚不完善不无关系。据王吉位介绍,目前国内正规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获取资源渠道不畅,先进产能得不到利用和发挥,以再生铅为例,非法回收和冶炼企业仍然存在,影响再生铅领域的正常秩序,再生铅企业资源保障难度相对较高,不利于产业规范化运营。

标准体系缺失则是再生行业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王吉位提到,再生行业的生产从原料开始就是非标准化、难以检测的,产品的标准也不完全,多是参照原生产品标准。“我们下一步想建立起从原料分类的标准到产品的标准,再到检测的标准,以及应用的规范,这一整套的标准体系。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对于再生金属行业缺乏标准问题,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期间能够有所突破。”马荣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正在努力寻找解决的渠道。

行业经营分散、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良莠不齐等,这是再生金属行业的一个普遍特点。这也导致了行业之间缺乏合作,未能协同发展,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据了解,再生产业多年来更侧重于进行废料再生,没有与回收及应用等上下游协同发展。王吉位对此提出,要加强再生企业与回收企业、应用企业深度合作,“再生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企有一些高效率的经营模式,也很灵活,有好的方面,同时也存在各自为战、互相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所以从行业组织来讲,希望能够使企业协同发展,一起开拓市场,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再生的肯定不如原生的。”这可能是公众的普遍心理,王吉位就表示,“目前,在我国的传统观点里,对用废方面,心里会存在疑虑。”这也成为制约再生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但是,五矿有色金属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铜事业部副总经理宋亦龙就指出,有些金属的冶炼添加部分回收品之后,品质反而有所提升。因此,需要扭转公众对废物利用的观点,引导公众接受废料产品。

上一篇:“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下一篇:关于军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