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根穴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

时间:2022-07-30 10:10:33

颈根穴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颈根穴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观察选择运用颈根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确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6%。结论:以颈根穴为主的治疗组手法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确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颈根穴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1 概述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以头痛头晕,眼窝酸胀,视物不清,汗出异常,颈痛,颈肩背或肢体发凉,恶风寒,胸闷心悸,恶心,血压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型颈椎病。在过去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多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痛苦也比较明显。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我们对颈椎病的认识也在逐步的提高和拓展。过去认为颈椎病只是简单的颈痛手麻,今天再这样看就显得简单粗浅了。其实颈源性相关疾病种类很多,影响的范围也很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临床资料总结,我们发现,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精神紧张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特别容易与其他几型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混和发病,且明显超越了传统颈椎病的概念。目前在众多的治疗手段中,中医传统手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颈根穴就是这样的一个经过北京按摩医院赵润琛老师几十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独特作用的经验穴。

2 颈根穴的定位与主治

(1)定位:颈根穴位于颈肩移行处当斜方肌前缘,平第七颈椎棘突取之,左右各一。

(2)局部解剖特点:深层当第六颈椎横突,其前方正好是交感神经颈中节与颈中间节的位置,再向下当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的横突前面是交感神经颈下节,它们周围还分布着来自于胸椎侧角细胞中的节前纤维和它们发出的丰富的节后纤维。旁边还有第六和第七颈神经通过,以及颈横动脉分支和丰富的皮下静脉丛。

(3)功能主治:头痛头晕,眼窝酸胀,头面部汗出异常,胸闷心悸,心慌,恶心,耳鸣耳聋,颈肩部痛及头部恶风寒无汗等。

(4)取穴法:患者取卧位,医者单手取穴,掌心对准颈椎棘突,拇指沿颈部一侧向下,至斜方肌前缘,这时指端可触到一根自前内向后外走形的小肌腱,此时用力按压,患者可有明显得气感。患者也可取坐位,医者站其侧后方,一手握其前臂使之上举,另一手拇指沿颈部侧面向下,至斜方肌前缘,这时也可取到颈根穴,稍用力按压即有得气感。得气时会产生明显的酸胀感,可向同侧肩胛骨内缘或侧头部放散。

3 基本资料

(1)诊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中颈椎病中医症候分类及病理分型标准,并结合《北京按摩医院诊疗规范》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在门诊收治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共62例。

(2)诊断依据:①有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或外感风寒、后有颈椎先天性畸形、或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长期伏案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眼窝酸胀,视物不清,心悸恶心或有恶风寒、汗出异常等症状。④颈部活动功能可轻度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旁可有压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异常,压顶试验阳性,颈后伸侧屈试验阳性。⑤颈椎X线片、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3)随机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31人,男12人,女19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对照组31人,其中男13人,女18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81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年。经过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照(以颈根穴为主的)标准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手法如下: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方。(1)医者先用多指拿揉颈项部3-5遍,然后沿颈椎两侧施用拇指拨揉法,由上而下反复操作,时间约2-3分钟。(2)用拇指拨揉项韧带,由上而下反复操作3-5遍,然后点按哑门、脑户穴。(3)用单拇指交替拨揉两侧斜方肌及斜角肌区域,由内而外,由上而下,反复操作3-5遍,然后点按肩中俞和肩外俞。(4)取穴,单拇指交替拨揉和按压两侧颈根穴,(手法操作要领,力道轻重适宜,以患者有感觉而不痛苦为宜,拨与按相结合反复操作约30秒)。然后依次点按椎旁痛点、岗下点、郄门及内关穴,每穴操作约30秒。

对照组按照基础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具体操作如下: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其旁。(1)拇指拨揉颈部两侧肌肉,以放松肌肉为主,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风池、局部压痛点。(2)拇指拨揉项韧带,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及压痛点,反复施术3-5遍。(3)拿揉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肩井穴。(4)掌根拨揉胸椎两侧(T1-T7)和肩胛骨内侧缘,反复施术3-5遍。(5)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旁。(6)拇指轻揉锁骨下缘,反复施术3-5遍。(7)双手拿揉患侧上肢。随后点按曲池、合谷穴。

5 疗效评价分析

5.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活动自如,颈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功能活动不受限,但劳累后受凉后仍有轻度不适感;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5.2 自2007年1月开始,至2008年10月止,我们在门诊共收治了确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2例。然后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了分组,结果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确定了治疗组的(以颈根穴为主)标准手法,以及对照组的常规基础手法。在两组手法治疗过程中,对手法操作的程序,每次治疗的时间,治疗间隔的时间,以及疗程长度和总的治疗次数都进行了标准细化。然后我们按照本文4(1)及4(2)中的手法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

5.3 效果分析 治疗组疗效见表1;对照组疗效见表2。

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治疗组中人数31例,总有效3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约为96.8%。对照组人数3l例,总有效23例,无效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约为74.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要高22.6%,从而证明以颈根穴为主的治疗组手法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确有较好的效果。

6 体会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我们发现以颈根穴为主的标准手法,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确有其突出的特点,本方法简捷实用,效果颇佳。我们现在把颈根穴作为一个经验穴提出来,只是因为在临床上摸索了一些使用的经验,对它的作用原理总结的还不够深透,有待以后的完善。

颈根穴为我们所原创之穴位。目前在相关的书籍文章中都没有准确的描述和报道。此穴位是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大量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治疗,从而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治疗本病行之有效,且具有独特作用的经验穴。

颈根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识和掌握,而且在临床实践中普遍感觉效果颇佳。

颈根穴的使用虽然安全可靠,行之有效,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也应注意合理使用,鉴于本穴所处的特殊位置,手法刺激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手法操作不宜超过30秒。刺激量过大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让患者产生不适反应,轻者可见心悸心慌,面色苍白,忽然汗出,重者还可出现头晕甚至休克等。

上一篇:颈椎病成因的生物力学分析及推拿牵引治疗体会 下一篇:健脑通络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