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涨价

时间:2022-07-30 09:58:38

多种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涨价

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是什么原因使得进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涨价?

2009年11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个被简称为“医保目录”的文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因为如果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也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摊薄,价格有了下降的空间。

有意思的是,就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4天,深圳一家药业有限公司在物价局进行了调价备案,将其生产的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价格由113元调整为每支121元。11月30日,国家医保目录公布,阿柔比星冻干粉针剂名列其中。

辽宁一家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肿瘤的榄香烯口服乳在11月25日提高了价格,新价格为170元,而在提价前仅为每支93.5元。也就是说,在全国医保目录公布前5天,这个即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价格上涨了82%。

另一家公司生产经营的“地氟烷”也是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其每瓶价格从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涨幅达到46%。

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企业非但不降价,反倒涨价,是什么原因?

榄香烯口服乳生产企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GMP认证改造费用、厂房改造、设备更新、企业管理等原因。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客观因素,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价格的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

由于工作量的原因,对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国家发改委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部调查清楚每一种药的价格。结果,就变成了药企向所在地物价部门登记备案,国家发改委再参考各地招标价格。这样一来,发改委定价参考的,往往正是企业上涨以后的价格。

这位业内人士举例:如一种药品在医院售价115元,医院的进价为100元。那么商名义上的进货价是90元,实际上商从生产企业的进货价可能仅为18元。也就说,这18元就是生产企业保本、盈利的底线,在18元~90元之间的72元,则被用于配送费、医药代表提成、公关费等各项支出。

价格上涨增加的利润,由生产企业与商进行分成。由于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价15%,如果药价提高,医院加价后也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院也倾向于价格高的药品。这样一来,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都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好处。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古巴医疗制度高效率的“秘方” 下一篇:中医养生科普要“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