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的方式反抗妻子的唠叨

时间:2022-07-30 09:50:24

很多人都期待在婚姻关系中去修补曾经的挫折与缺失。在父母那 里缺失的,总想在伴侣身上找回来。殊不知,对父母的

愤怒也会在无意识中传达给伴侣。

黄林一个人来到我的咨询室。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个公司的主管,38岁,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却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坐下后,黄林开始大倒苦水:“我和妻子结婚四年多了。最近半年来,我一直没有办法完成夫妻生活,妻子很郁闷。我们还没有孩子。我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黄林说,他是个新好男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一门心思为了这个家,想为妻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除了这个问题,你们之间还有什么矛盾?”我问他。

黄林叹了口气,说:“她这半年来一直闹着要和我离婚,她都一个星期不回家住了。”

“一个女人这么决绝地要离婚,你们之间一定有很大的分歧。你是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吗?”我对黄林说。

“我们感情基础很好,彼此都是对方的初恋。她是硕士,学历比我高。她非常聪明,我很爱她。”说这些话的时候,黄林眼里有幸福的光芒在闪烁。

黄林在一家外企做主管,个人发展得不错,但经常要出差,有时候一走就是半年。三年前,公司派他到国外学习三年。为了让妻子陪自己一起去,他一直动员她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妻子一开始不愿意辞职,但磨蹭半年后还是放弃工作去了国外。黄林的英语不是很好,在国外很多事情都是妻子搞定。

他一直很爱自己的妻子,但因为聚少离多,再加上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妻子的情绪非常糟糕,一到国外就去看心理医生。后来两人回国,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妻子抱怨黄林让她辞职丢了工作,朋友也疏远了。不久后妻子被查出得了甲亢。这对她的打击很大,生孩子的事情也变得遥遥无期。看着妻子情绪焦虑,黄林既着急又自责。另一方面,他也觉得憋屈:家里不需要她挣钱,她可以在家做全职太太。为什么别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她却要跟我闹呢?

听完黄林的诉说,我问了黄林几个问题:“你心里怨恨你的妻子吗?”“不。”黄林回答得很快,“她是一个优秀的女人,我只是自责,没有怨恨。”我笑了笑:“好丈夫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妻子总抱怨你,难道你没有一点情绪吗?”

“有时候是会心烦,但一想到她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就会自责,是我自己不好,我该去哄她,跟她道歉。”

我明白了造成黄林ED的原因了:“你意识上压抑了自己的愤怒情绪,但你的身体却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你妻子需要夫妻生活,你却不能满足她,而且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你在暗示对方和自己:‘不是我不满足你,只是我不行。’

一般来说,很多男性情绪被压抑后,经常会引起ED。一方面是因为情绪紧张,另一方面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伴侣的愤怒。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被动攻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就像孩子面对对自己要求很高的父母,故意上学迟到、做事拖拉,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攻击”,这样的方式会延续到成年状态。对方太强大,他不敢正面表达自己的愤怒,只好采取这样的方式。

听我这么一说,黄林又说:“我太太做事非常拖拉,总是要我催。无论是吃饭还是外出旅游,她总是让我等。我们经常为这个吵架。”

看来,夫妻双方都在被动地攻击着对方,而他们自己可能根本没意识到。

见面结束的时候,我建议黄林和妻子秦娟一起来做咨询。

他们用对待父母的方式

对待对方

秦娟来了。黄林说要一起看心理医生,她没犹豫就答应了。

夫妻俩在我面前坐下,黄林不停地偷偷看秦娟的表情,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寻找母亲的认同。

我让黄林说说他与母亲的关系。

黄林说,他的父亲在他14岁那年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和弟弟、妹妹拉扯大。妈妈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但喜欢唠叨。她对黄林很严厉,一直要求他将来要出人头地。黄林对母亲言听计从。

因为有一个非常能干又严格的母亲,黄林会不停地取悦妈妈。对母亲的唠叨和要求,他会无原则地听从。而一旦母亲责怪他,他就会内疚自责,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非常依恋妈妈,但因为有弟弟、妹妹,所以黄林对妈妈的依恋很早就被弟弟、妹妹“剥夺”了。这样他就会很自然地在成人的亲密关系中,去找童年曾经缺失的照顾。这就是他总依赖妻子秦娟的原因。

弄清了黄林的心理机制,我又把头转向了秦娟。

秦娟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懦弱女性,和父亲吵架后就哭,还常常对秦娟抱怨命运对她不公。父亲脾气火暴,重男轻女,秦娟从小就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她从小就很怕父亲,和父亲关系很远。

因为和父亲的亲密度不够,所以秦娟在找对象的时候,会希望找一个如想象中的父亲那样爱自己的男人。

原生家庭的模式成就了他们的婚姻,但同时也成了破坏他们婚姻的杀手。

秦娟一责怪黄林,黄林心中就会生出自责和内疚,就像小时候妈妈的责怪一样。但他内心的愤怒又没有办法表达。因为对方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如果再有责怪的话,那就是不孝了,所以他一直用压抑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情绪。而当秦娟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地去指责她,比如迟到、地板不干净等等。如果秦娟难受了,他又会去哄她,因为秦娟的难受会激发他的内疚感。这样的模式每天都在发生,看似为了一些小事情,但夫妻分歧就会在这样的互动中慢慢滋生出来。

黄林一旦指责秦娟时,秦娟内心的坏父亲形象就会被激发,她会感觉到痛苦和愤怒。这时候她惟一的方法就是离开丈夫,她经常用的手段就是提出离婚。

这一切就是他们内心的关系模式。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情绪就会被激发。在情绪的控制下,他们彼此用着幼年对待自己父母的方式对待对方,所以才会出现相互被动攻击、重复互动。这也导致两人矛盾越积越多,关系越来越糟糕。

咨询结束的时候,我让他们回去后,向对方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和当时自己的感受。

用成年人的眼光

看待内心的孩子

很多人都期待在婚姻关系中去修补曾经的挫折与缺失。在父母那里缺失的,总想在伴侣身上找回来。殊不知,对父母的愤怒也会在无意识中传达给伴侣。

又一次咨询的时候,秦娟看起来心情有些沉重。

“我这一周过得很难受,记起了很多以为早已忘记的东西,我哭了很多次。”刚一见面,秦娟就对我这样说。一旁的黄林,仿佛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都记起什么东西了?你觉得它们对你去理解你和黄林之间的关系有用吗?”

“很奇怪,本来早就想不起来的东西都想起来了,而且一说出来我就很难受,黄林安慰了我很久都没什么用。”

“你的感觉呢?”我转而问黄林。

“我有件事情想和你说。”黄林已经很着急了,“我回去后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好像是被什么东西控制着的,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忍耐,但还是控制不了。我按照你说的回去对她说了自己童年对父母的感受,慢慢地很多事情越说越多,说着说着情绪就失控了,大哭一场。我怎么会这样呢?我很少哭的。”

我问在他哭的时候秦娟做了什么。黄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妻子先是在旁边看着,后来她就抱着他、轻拍他的背,这让他感觉很舒服很幸福。不过,过后又觉得很不好意思,怕妻子取笑自己。

“秦娟,你取笑他了吗?”我问秦娟。

“怎么会呢?我觉得他压抑了很多东西,我终于对他多了一些了解。”秦娟说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睛里全是温柔。

“在我们心里,有很多东西会被忽略,但这些东西往往会影响彼此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内在孩子’。当‘内在孩子’感觉受挫的时候,情绪就来了。孩子是任性的,而你们彼此又是最亲近的人,所以两个孩子相互伤害对方,但又会觉得是自己受了委屈。”给予咨询者一些专业解释,在咨询中是必要的。

接下来要对他们的情绪进行处理,引导他们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各自的“内在孩子”和“内在父母”的关系,从而对照着现实去澄清自己的情绪。

黄林悄悄地告诉我,那天在妻子面前哭过后,他突然不再ED了。

如果童年的创伤或者挫折没有处理好,情绪会一直在无意识中存在。它像一个不速之客随时光临。而当你感觉被伤害的时候,对方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解释为是伤害你的,是错误的。因此相互指责就开始了,愤怒和指责可以让无力的我们充满力量和控制感,而这是夫妻间经常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伎俩”。实际上,这种较量是为了避免去体会自己内心的恐惧,以及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性体验。

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如果把问题展现出来并澄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我给了他们以下建议:

一、当一方感觉被指责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一起讨论。这可以让彼此之间的沟通从指责和评价对方,渐渐演变成为表达情感。当彼此平和地沟通而不是彼此攻击的时候,自然会放下防御性的指责,使沟通真正得到实现。

二、不定期去看看彼此“内心的孩子”。这样可以彼此感觉被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并能更深入地讨论彼此的体验,从而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

三、改变彼此的生活习惯。秦娟可考虑再找一份工作,去结交自己的朋友。一个人没有人际关系,生活就会越来越狭隘,而自己内心的焦虑会更强。这样的焦虑要么传递给伴侣,要么就是不断地自我压抑和自我贬低。没有成就感的人常常有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夫妻俩接受了我的建议,表示愿意为了婚姻去承担责任。黄林的ED也因为情绪得到很好的表达不治而愈,夫妻俩现在信心百倍地准备孕育宝宝了。

上一篇:母亲遗产悉数赠干闺女,亲生女颜面丢尽怒上法庭 下一篇:爱是野物,可以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