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与环保

时间:2022-07-30 07:34:40

化学教学与环保

摘要: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关键词:三大污染、渗透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治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

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创造有力环境,深入浅出的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我平时上网查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一些重大事件,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

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应该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氯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该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如高一化学课本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提到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选修5中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提到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消除“白色污染”和减轻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做出贡献。在选修《化学与生活》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资源化等知识,在授课时我们可举一些实例,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公害”、“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即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之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他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的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氨气用浓硫酸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可使他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硫化氢可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转化为硫化铜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是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此外,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再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储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硝酸时,要用棕色试剂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分解和挥发,污染空气。再如液溴储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做化学实验,特别是诸如制备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会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在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氯气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硝酸,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四,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电石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下一篇:护理专业《人体生物学Ⅰ》整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