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添”了些什么?

时间:2022-07-30 07:27:57

食品添加剂“添”了些什么?

近来,由于我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就害怕,好像只要是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就等于含了毒,不能吃。于是乎,很多商家就打出了“绝不含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等招牌来吸引顾客的眼球!老百姓们挠破了头皮,也搞不清楚到底食品添加剂应该要还是不要,哪些食品含有添加剂,怎么选择安全的食品等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可以是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大多数并不是食品原料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为了食品在生产、贮存、包装、使用等过程达到某一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达14000种以上,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六大类: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和杀菌剂。

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食品添加剂,如鲜味剂、甜味剂、色素、香料等。

保持和提高食品质量的添加剂,如组织改良剂、面粉面团质量膨松剂等。

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的添加剂,如维生素、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便于食品加工制造的添加剂,如消泡剂,净化剂等。

其他功能的添加剂,如胶姆糖基质剂、酶制剂等。

从以上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添加剂的使用有着明确的目的,即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饮食,而不是损害我们的健康,所以大家要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下面,我们来谈谈大家较关心的防腐剂。

所谓防腐剂是指防止食品在存储、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用价值的可食用的添加物。也就是说,防腐剂首先是可以食用的,在一定剂量内是很安全的。它和一般的食品添加剂一样,一般都有着很宽的安全界限,大多数有危害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是危险使用量的1%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所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量是用实验证明的最大安全剂量的1%,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合理范围内使用的防腐剂还是很安全的。其实,防腐剂的使用目的是更加积极的,它是为了防止食物的腐败、变质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处理手段,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健康考虑。食物安全的评价应该从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和是否有病原微生物对食品污染两方面来综合考虑,试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防腐剂,我们日常所购买的食物中将会布满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样的食品吃起来安全性将会如何?!

食物不添加防腐剂就等于给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的生存大开绿灯,食物成了很多病原微生物生活的乐土!为此你很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使用的食品防腐剂都是低毒、安全性高的添加剂,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使用时有着较高的安全范围。

因此,不添加防腐剂的食物反倒是不安全的(除一些特殊制品外,如罐头),合理添加防腐剂是食物更安全的标志!美国一位食品科学家指出:“储存好我们生产的东西,比耗费能源和资源去生产更多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更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产品和剂量范围。几乎所有的需要较长时间存储的食品都含有防腐剂,但是不同食物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有所不同。凡事过犹不及,防腐剂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但也不能肆意加大它的使用剂量,尤其是化学防腐剂。事实上有一些商品为了能较长时间的保证其质量,提高它的使用寿命,就可能存在防腐剂超标的问题。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腐剂。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它既能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繁殖,又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罐头、果酱、酱油、食醋、汽水以及各类肉食品中。当苯甲酸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内的氨基乙酸(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分别反应生成马尿酸和葡萄糖苷酸,后者通过肾脏会随尿排出体外,所以每日摄取少量苯甲酸不会对人体形成危害。而摄入过量的苯甲酸,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严重的会对人体肝肾造成损害,所以肝肾功能不全的人要特别注意,尽量减少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

山梨酸(及其钾盐),又称花楸酸,是使用最多的防腐剂,大多数国家的很多产品都在使用它。我们日常食用的酱油,醋,果汁,人造奶油、琼脂奶糖、鱼干、豆乳制品,豆制素食品、糕点馅、酱菜、蜜饯、山楂糕,果味露、罐头,汽水等产品中都含有它。山梨酸及其钾盐作为防腐剂的毒性要比苯甲酸低得多,所以很多国家已逐渐用山梨酸取代苯甲酸。山梨酸其实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进入人体后遵循一般脂肪酸的代谢,在人体主要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毒性很小。只有那些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食物中不要摄入过多,宜选择含有其他天然防腐剂的食物为宜。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出现性早熟的现象。究其原因,一部分就是因为在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中,含有对动植物有生长促进作用的激素类残留物质。

这种促生长剂的重要代表就是性激素及其化合物,性激素类残留的毒性主要表现为:致癌,发育毒性(女性化或男性化等),即前面提到的儿童性早熟,就与经常食用含这种激素的食物有关。而另一大类促生长剂就是大家听到过的很有名的“瘦肉精”―β―兴奋剂,也叫做克伦特罗。这是一种临床用来治疗休克和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当它用到动物体内后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其不良反应有:

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甚至不能站立。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更加危险,容易导致意外,心脏猝死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产生低血钾、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

白细胞计数降低。

可导致染色体畸变,从而诱发恶性肿瘤。

上一篇:盘点2006食品安全事件 下一篇:咳嗽――严重心率失常的自救术等